李嘉誠打包出售港口事件,在中國的嚴格審查下被強行按停之后,再次出現(xiàn)反轉,想盡辦法想要“獨吞”43個港口的貝萊德集團,竟然同意與中國大陸資本聯(lián)合并購,那么,貝萊德為何態(tài)度變化會這么大?對于長和又意味著什么?
長和港口出售大反轉
今年3月4日,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突然發(fā)布公告,宣布與美國貝萊德財團達成原則性協(xié)議,以228億美元的價格打包出售在全球控股的43個港口資產,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最短的通道,影響著南北美洲與亞太地區(qū)的貨物運輸,承擔著全球6%的貿易量,其中中國商船的貨運量占比達到了21%,而該運河兩端的港口由長和集團控股,并且特許經營權將延續(xù)至2047年,然而,長和卻選擇將港口出售給美國財團,這很可能給我國商船在這一運河的正常通行帶來多重壓力和諸多不確定性。不只是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長和出售的港口資產還包括荷蘭鹿特丹港、英國費利克斯托港、韓國釜山港等,涉及23個國家,遍布亞歐非拉美各大洲,資產范圍包括199個泊位、智能碼頭管理系統(tǒng),以及全球物流數(shù)據(jù)平臺,一旦這筆交易完成,也就意味著貝萊德將控制全球10.4%的集裝箱吞吐量,這很可能成為美國對華貿易限制的籌碼,通過收取高昂過路費,向中國商船施壓。
原本長和與貝萊德準備盡快通過密談完成交易,但在交割最后時刻,中國還是啟動反壟斷法調查程序,阻止了這場交易。然而,李嘉誠還是沒有就此放棄出售港口,4月中旬,據(jù)報道,長和準備將海外港口拆分成兩部分交易繼續(xù)進行,按照計劃,43個港口中,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由貝萊德控股49%,剩下51%股權交給地中海航運,另外41個港口也將全部出售給地中海航運,地中海航運是運力世界第一的航運公司,其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截止到2023年已經在155個國家及地區(qū)開展業(yè)務,看似是一個較為中立的存在,但實際上貝萊德在地中海航運中,也掌握著非常大的話語權,持股占比達到了30%,是該航運公司第二大股東,也就是說,表面上,長和港口出售引入了第三方參與,削弱了貝萊德的持股率和存在感,但實際上真正的操盤手還是貝萊德。對此,中國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繼續(xù)加強審查力度,并給予警告,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guī)避反壟斷審查,在中國的堅定立場下,這筆交易因此被擱置。但是如今,這一事件再一次出現(xiàn)巨大翻轉,貝萊德集團竟然破天荒的同意引入中遠集團進行聯(lián)合并購,可以說,這也是過去4個月以來,貝萊德第一次做出如此大的讓步。
貝萊德為何同意引入中國資本
實際上,中遠集團早前便已經決定入局,據(jù)媒體報道,中遠海運集團正在推動加入地中海航運牽頭財團,收購包括巴拿馬運河在內的超40個港口資產,使得中遠海運成為這些港口的重要股東和合作伙伴,貝萊德和地中海航運對此持開放態(tài)度。
據(jù)貝萊德集團主動透露,他們愿意接納中遠海運加入并購,面對貝萊德突然的態(tài)度大轉,長和能周旋的余地更少了,那么,貝萊德為何會突然做出讓步了呢?
首先,充分證明中國反壟斷審查機制的權威性和國家安全機制的剛性約束能力,也就是說,如果貝萊德堅持不同意中企參與并購,這筆交易注定無法達成。
其次也反映出當下地緣博弈的變化,隨著美國揮舞關稅大棒,試圖收割全球資產,拉美、歐盟、東盟、中東等組織及地區(qū)對此早有不滿,因此在美國獨控全球關鍵性港口上,也多持謹慎態(tài)度,反觀中國,正在通過健康可持續(xù)的貿易合作,不斷加深在各地區(qū)與各國之間的地緣聯(lián)系,在此背景下,很多國家更希望通過“第三方制衡”的策略,避免自己成為博弈的犧牲品,這一情況導致很多國家開始出現(xiàn)戰(zhàn)略搖擺,美國也因此正在面臨傳統(tǒng)關系體系的分化壓力,因此,貝萊德也不得不接納中遠海運,避免產生在盟友中影響力下降的風險。由此也反映出,在百年變局之下,國際秩序正在重構,誰能坐上博弈的談判桌,還是實力說了算。
至于對于一心將個人家族利益放在首位的李嘉誠來說,此次貝萊德的態(tài)度轉變,反而是一次全身而退,避開中美博弈的好時機。但還是希望其能夠明白,國家利益始終高于一切,而強大的祖國才是最大的靠山。
《帶著學霸老公重生》你說我們算不算早戀了?不,算早婚
小說:重生后嬌妻找學霸老公算賬,發(fā)現(xiàn)他竟是隱藏富二代
小說:前世被害重生成學霸,虐渣路上被學神老公寵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