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
本文嚴格依據(jù)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tài)及歷史數(shù)據(jù),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7月初,科技巨頭馬斯克在社交平臺高調(diào)宣布成立“美國黨”,誓言讓80%的中間選民“重新掌握美國命運”。消息一出,支持率瞬間飆升至65%,成為全美熱議焦點。
然而還不到一個月,這個被寄予厚望的第三黨支持率就遭遇斷崖式下跌,暴跌54個百分點至11%的慘淡境地。
曾經(jīng)嘲諷“第三黨從未成功”的特朗普一語成讖,這場被媒體稱作“好萊塢式政治大戲”的冒險,為何如此迅速走向潰?。?/p>
一個坐擁社交媒體帝國的全球首富,為何在政壇折戟沉沙?美國政治體制的銅墻鐵壁,到底如何碾碎了這個億萬富翁的政黨夢?這場政治豪賭背后,又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真實意圖?
從萬眾矚目到慘淡收場
當馬斯克在7月5日按下發(fā)送鍵,宣布“美國黨”正式成立時,社交平臺瞬間沸騰。他在自家平臺發(fā)起投票,吸引124萬人參與,支持率一度沖上驚人的81%。這位科技狂人似乎即將顛覆美國百年政治格局。
然而民意的熱情來得快去得更快。最新QuantusInsights民調(diào)顯示,僅有11%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支持“美國黨”,而在中立選民中,這一數(shù)字更加慘淡。
65%到11%的斷崖式下跌,僅用了不到四周時間。
曾經(jīng)被視為潛在票倉的共和黨“特朗普鐵粉”,在馬斯克宣布“自立門戶”后迅速轉向。
民主黨選民對他的不信任更是根深蒂固——自年初以來,對馬斯克持正面看法的比例已跌破10%。他寄予厚望的“80%中間派”,最終選擇了集體沉默。
更致命的是“美國黨”本身的草率。這個被特朗普譏諷為“荒謬”的新政黨,至今未提交任何政黨注冊文件。
其組織架構、政策綱領、候選人名單全都停留在“想想而已”的階段。選民看到的,是一個連基本手續(xù)都沒完成的空殼政黨。
為什么美國容不下第三黨?
特朗普那句輕描淡寫的“第三黨從未成功”,背后是美國政治體制為挑戰(zhàn)者筑起的銅墻鐵壁。
選舉專家內(nèi)森·岡薩雷斯點破殘酷現(xiàn)實:在美國建立新政黨,“難過人類上火星”。每個州都有獨立的選票準入規(guī)則,新政黨需要逐個攻克50州加1個特區(qū)的法律關卡。
在得州,獨立參選需收集11.3萬個有效簽名,且必須來自當年未參與初選的注冊選民。
美國政治中根深蒂固的“贏者通吃”制度,更是第三黨的噩夢。喬治城大學教授漢斯·諾埃爾指出,這種制度天然有利于兩黨政治,第三方候選人即使獲得相當比例普選票,也可能連一個選舉人票都拿不到。
歷史是最好的預言家。1992年,億萬富翁佩羅以獨立候選人身份拿下19%的普選票,卻未能贏得任何一州;
2000年,綠黨候選人納德僅獲2.74%選票,卻成功分流民主黨票倉,間接將小布什送進白宮。第三黨往往只能扮演攪局者,而非真正的競爭者。
更現(xiàn)實的是,一旦第三方勢力崛起,民主、共和兩黨極有可能聯(lián)手封堵這個闖入者。
美國政治的深水區(qū),宣傳可以靠算法,但組織必須靠實打?qū)嵉幕鶎觿訂T——而這正是馬斯克最缺乏的。
馬斯克的底牌與代價
馬斯克建黨的導火索,是白宮內(nèi)斗的慘敗。今年5月,因與特朗普在“大而美”法案上的激烈沖突,時任政府效率部長的馬斯克憤然離職。
該法案禁止強制購買電動汽車的條款,直接戳中了特斯拉的命門。
從4月到7月,這位科技大佬的政治立場上演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轉變:先是在白宮高喊“特朗普說什么都對”,隨后怒斥“大而美”法案是“債務奴役法案”,最終宣布另立門戶。反復無常的態(tài)度,讓他的政治信譽徹底破產(chǎn)。
華爾街最先拉響警報。特斯拉股價在“美國黨”成立次日暴跌7%,市值蒸發(fā)680億美元。
就連最堅定的多頭分析師丹·艾夫斯也緊急呼吁特斯拉董事會“約束CEO的政治活動”,卻被馬斯克一句“閉嘴”粗暴回絕。
得州洪災中的一幕更耐人尋味。當聯(lián)邦機構因程序拖延救援時,馬斯克的星鏈系統(tǒng)及時為災區(qū)提供通訊支持。
科技新聞撰稿人馬利克點破玄機:“得州是SpaceX和特斯拉關鍵業(yè)務所在地,此次行動既是情感關切,更是戰(zhàn)略考量”。
這位科技巨頭與美國政府,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共生關系。
諸多跡象表明,“美國黨”可能只是馬斯克精心設計的政治籌碼。他至今未啟動正式注冊程序,僅發(fā)起“大會時間征集”。
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伯納德·塔馬斯道破天機:“成立新黨可不像經(jīng)營企業(yè),它更像一場社會運動”。
政治潰敗背后的體制困境
馬斯克的政治冒險雖然慘敗,卻像一面鏡子,照出美國政治體制的深層裂痕。
得州洪災中的星鏈救援,反襯出聯(lián)邦機構的官僚低效。國土安全部長諾姆的新規(guī)導致救援合同審批延遲,災后三天才派出搜救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直言:“美國的災難治理,已陷入危機、甩鍋、遺忘、再危機的死循環(huán)”。
盡管“美國黨”支持率暴跌,但近半美國人仍認為“兩黨制已經(jīng)過時”。
馬薩諸塞州政治分析師瑪麗·安·馬什指出:“人們對政治感到失望,對兩黨政治更是失望”。今年6月爆發(fā)的全國性“反對國王”抗議,正是這種情緒的集中爆發(fā)。
在國會兩黨席位咬得死緊的當下,即使“美國黨”只拿下幾個關鍵選區(qū),也可能在法案投票中扮演“關鍵少數(shù)”,重演2000年納德改寫大選結果的歷史。
特斯拉投資者要求“回歸主業(yè)”的呼聲越來越高,華爾街分析師警告“政治活動只會帶來負面影響”。連最堅定的人都開始質(zhì)疑:當馬斯克在政治泥潭中越陷越深時,誰來看護特斯拉的未來?
政治學者伯納德·塔馬斯曾這樣形容美國的第三黨命運:“它們像蜜蜂一樣,蜇完人就死了。即使最成功的第三黨通常也只能維持約十年。
一旦變得強大,主流政黨就會竊取它們的語言、意識形態(tài)”。特朗普在馬斯克宣布建黨時那句輕飄飄的“可以從中找到樂趣”,如今看來更像勝利者的從容。
當馬斯克的社交媒體算法撞上美國政治的現(xiàn)實高墻,這場耗資可能高達數(shù)十億美元的政治實驗,最終證明的不過是:在美國,改變科技比改變政治容易得多。
《分裂的盟友:“大而美”法案背后,特朗普和馬斯克的博弈》——澎湃新聞2025-07-1615:39
古羅馬正義女神雕像的雙目為什么要用布條緊緊蒙上?
電視劇《女神蒙上眼》改編自作家金牙太太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深圳中,有這樣一個律所,這里有一群志向遠大、做事風格別具一格的女律師。平日里,她們是精英律師,恰似蒙眼的正義女神般,將是非曲直看得清清楚楚,洞察著社會的萬千景象。然而,褪去工作的光環(huán),在生活中,她們每個人都深陷各自的人生困境好了吧!
辛芷蕾新劇開機!《女神蒙上眼》雙強互撕:職場女律師有多狠?
人們期待它成為繼《底線》之后又一部職場劇爆款,但《女神蒙上眼》的野心似乎更大。它不滿足于僅僅展示律師職業(yè)的專業(yè)性,更渴望通過這三位女律師在職場與生活夾縫中的掙扎、抉擇與蛻變,去探討一個更普世的議題:在規(guī)則森嚴的現(xiàn)實世界里,個體(尤其是女性)如何既保有專業(yè)的鎧甲,又不丟失感受人情溫度的柔軟內(nèi)心說完了。
觀瀾|為什么西方正義女神要蒙上雙眼?
一部備受期待的律政題材劇《女神蒙上眼》即將來襲,由辛芷蕾和林雨申聯(lián)袂主演。該劇自籌備以來就吸引了眾多目光,有望在播出時引發(fā)新一輪的追劇熱潮。該劇改編自金牙太太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深圳一家律所中一群志向遠大、風格獨特的女律師的故事_。她們在工作中如同蒙眼的正義女神,明辨是非,洞察社會百態(tài);而在生活中希望你能滿意|。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疏其
編輯:明夢寒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wǎng)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