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包賣魚遇到我的黑名單,我們之間究竟能擦出什么樣的火花?歡迎收看80后小伙釣魚擺攤賣魚日記!#賣魚人
廈門大學之美,聞名遐邇
美麗的廈門大學校園。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芙蓉湖波光瀲滟
蟬鳴與海風交織成夏日的樂章
面朝大海、背靠青山的廈門大學
被譽為“全國最美的大學”之一
廈門大學的建筑驚艷百年
百余年前
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從南洋歸來
于1921年,創(chuàng)辦了廈門大學
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
第一所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
也是一所與中國共產(chǎn)黨同齡的大學
廈門大學陳嘉庚雕塑。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自廈門大學西校門進入
迎面就能看到陳嘉庚先生的銅像
意在讓廈大學子
感恩師長、感恩祖國、
感恩所有對自己有滴水之恩的人
陳嘉庚先生銅像后面是群賢樓
墻體為花崗巖條石砌筑
屋頂為“三川脊、歇山頂”
脊尾呈燕尾式
這個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是廈門大學亮麗的風景線
群賢樓群是廈門大學建校之初陳嘉庚先生傾資、主持修建的第一批建筑樓群,“五位一體、一主四從”排開,自東向西分別為映雪樓、集美樓、群賢樓、同安樓、囊螢樓。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在投資興學過程中
陳嘉庚先生親自規(guī)劃建設了
具有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筑
被稱為“嘉庚建筑”
分布于廈門大學的嘉庚建筑
不僅成為城市名片之一
更承載了老一輩愛國僑領的
家國情懷和傳統(tǒng)文化內涵
群賢樓群自東向西分別為映雪樓、集美樓、群賢樓、同安樓、囊螢樓。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嘉庚瓦,燕尾脊,紅磚墻,坡屋頂
在廈門大學,嘉庚建筑主要有三個樓群
群賢樓群:
囊螢樓、同安樓、群賢樓、集美樓、映雪樓
建南樓群:
成義樓、南安樓、建南大會堂、南光樓、成智樓
芙蓉樓群:
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學樓
嘉庚建筑
將海外僑居地的建筑元素
與本地傳統(tǒng)建筑融合
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
是華僑建筑文化
在海內外傳播交流與融合發(fā)展
的杰出代表
建南樓群中的南光樓。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值得一提的是
在廈門大學的嘉庚建筑中
還大量使用陳嘉庚先生融合了
閩南傳統(tǒng)瓦片與西式瓦片工藝而創(chuàng)新制作的
“嘉庚瓦”
2006年
群賢樓群、建南樓群等廈門大學建筑
被國務院列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掩映在青山綠樹中的紅磚特色建筑樓群。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都說廈大美
美在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更美在傳承百余年的“嘉庚精神”
“嘉庚精神”:貫通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
“嘉庚精神”
是陳嘉庚先生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
具有重要時代價值
回溯歷史
青年時期的陳嘉庚先生浮槎南渡
成長為東南亞華僑工商巨子
3D光影秀講述廈門大學百年,廈門大學校主陳嘉庚先生“上墻”。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他一生傾資興學
在海內外樹起了興辦教育的一代新風
他一生忠貞愛國
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
募集巨款,動員華僑機工,支援祖國抗戰(zhàn)
成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
他堅守“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的信念
毅然支撐廈大辦學
并在危急時刻發(fā)出
“愿為廈大奮斗到死“的鏗鏘誓言
新中國成立后
陳嘉庚1950年9月正式定居集美
與中國共產(chǎn)黨肝膽相照
共同建設新中國
是新時代傳承弘揚“嘉庚精神”的寶貴素材
陳嘉庚先生長孫陳立人(左二)攙扶廈門大學1952級生物系校友林毅雄教授的遺孀徐明慧教授(右二)。徐明慧教授完成丈夫遺愿,再次為廈門大學百年華誕捐出100萬元人民幣。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陳嘉庚先生
“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的精神,
以國家為重、以民族為重的品格,
關心祖國建設、傾心教育事業(yè)的誠心”
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如今的群賢樓
是廈門大學校史館所在地
穿行其間
看一幅幅老照片,聽一段段老故事
感受陳嘉庚先生的家國情懷
無數(shù)游客為之動容
頌恩樓即嘉庚樓群三號樓,也是嘉庚樓群主樓,由泰國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捐資建造,取名“頌恩”,意在頌揚母校獎掖栽培之恩。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走進囊螢樓,來到108教室
時光仿佛回到1926年
彼時
廈大學子羅揚才,以及羅秋天、李覺民
3名共產(chǎn)黨員
正是在此舉行秘密會議
中共廈門大學支部正式宣告成立
這也是福建省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的誕生地
建南大會堂是廈門大學校園內最恢弘最壯觀的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建成于1954年,由陳嘉庚督造,女婿李光前捐資。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數(shù)十米外的廈門大學革命史展館
數(shù)百米外的羅揚才烈士塑像……
燎原的星星之火依舊照亮青年一代的前行之路
“廈大是夢中情?!?/p>
百年來
廈門大學發(fā)揮“僑、臺、特、?!眳^(qū)位優(yōu)勢
彰顯“海峽、海絲、海洋”辦學特色
先后進入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
“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學生行走在群賢樓群的過道里。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目前,廈門大學建有思明校區(qū)、漳州校區(qū)
翔安校區(qū)和馬來西亞分校
其中,思明校區(qū)、漳州校區(qū)和翔安校區(qū)
設有6個學部、35個學院和17個研究院
形成了覆蓋12個學科門類的學科體系
設有36個博士后流動站
在全國新一輪學科評估中
高峰學科、優(yōu)勢學科數(shù)量實現(xiàn)倍增
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學校匯聚了眾多優(yōu)秀的學者和專家
他們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成果豐碩
還以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獨特的教學方法
為學生們開啟知識的大門
廈門大學圖書館。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兩院院士、國家級領軍人才、國家級青年人才
等一大批頂尖人才云集于此
他們言傳身教
引領學生在學術的海洋中遨游
中國第一款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上市。圖為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大腸埃希菌)。中新社記者李思源攝6月5日,廈門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院長張軍(左四)與研發(fā)團隊交流。中新社記者李思源攝值得一提的是
中國首款九價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
近期獲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上市
這款國產(chǎn)九價HPV疫苗
由廈門大學、翔安創(chuàng)新實驗室夏寧邵團隊
與萬泰生物聯(lián)合研制
百年來
廈門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創(chuàng)造多項“第一”
開放辦學是傳統(tǒng)和優(yōu)勢
廈門大學已與境外278所高校
簽署了校際合作協(xié)議
與55所世界知名高校開展實質性交流合作
牽頭發(fā)起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lián)盟
推進兩岸高等教育融合發(fā)展
打造臺灣師生登陸“第一家園”
已成為臺灣研究的重鎮(zhèn)
和兩岸學術、文化交流的前沿
建南大會堂小天臺上的黑色大鐵鐘,廈門大學敲鐘傳統(tǒng)從建校之初延續(xù)至今,日夜陪伴著一代又一代廈門大學莘莘學子,成為中國高校里的一道獨特風景。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積極參與國際中文教育工作
目前已在五大洲12個國家建設
14所孔子學院
1所中國語言文化研究中心
附屬34個孔子課堂
2013年9月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獲批建設
被譽為鑲嵌在“一帶一路”上的一顆明珠
已開設24個本科專業(yè)、
13個碩士專業(yè)和7個博士專業(yè)
生源主要來自
4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qū)
2021年,廈門大學百年校慶。中新社記者王東明攝白城沙灘的海風
紅磚綠瓦的建筑
芙蓉隧道里的創(chuàng)意涂鴉
每一處都寫著“理想大學”的樣子
廈門大學,光聽名字就自帶浪漫濾鏡
很多人說“廈大是夢中情?!?/p>
你想在芙蓉湖畔看書
去上弦場感受青春氣息嗎?
作者:葉秋云王東明林永傳李思源
代碩
審校:魏園
責編:宋方燦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