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旅游旺季,低價跟團游也隨之迎來高峰。
40元游桂林,99元玩云南,688元去港澳……價格低得驚人,報名通道一開,座位幾乎秒光。
主力軍依舊是老年人,信息來源多是小區(qū)廣告、熟人介紹或微信群轉(zhuǎn)發(fā),行程看上去安排緊湊、吃住全包,性價比極高。
許多子女勸阻,但無效。有的老人悄悄報名,有的甚至拎包就走、不告而別,仿佛錯過就虧了……
對他們來說,這樣的旅行看似"虧不了",能交朋友、看風景,一舉多得。
但這類團,一貫套路很深。
行程安排緊張,進出購物點是標配,吃住標準縮水嚴重。
一旦落座旅游大巴,漫漫旅途,幾乎沒人能笑著回來……
身體和精神,都崩潰了
真正開始低價游的旅客,最先感受的不是美景,而是一場精神上的攻防戰(zhàn)。
很多人出發(fā)前都暗暗下決心"我一定不購物,誰逼我也沒用",可真到現(xiàn)場才知道,沒有魔鬼般的心理素質(zhì),很難不配合掏錢。
一上車,導游便開始"套近乎",不談購物,只談感情。
先講述自己的工作有多辛苦,家里孩子讀書要花錢、父母生病要住院,靠這點導游提成養(yǎng)家糊口,再強調(diào)大家都是"低價團"的旅客,本就是"虧本做口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語氣平和,態(tài)度親切,讓人如沐春風。
不一會,便開始引入重頭戲——購物環(huán)節(jié)了。
先是賣慘,講述當?shù)厝说男量嗖灰?,希望大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當談及具體商品時,便會在一路上夸贊商品有多神奇,比如硅膠枕能調(diào)理頸椎、玉石能安神養(yǎng)顏、絲綢能抗菌護膚,說得天花亂墜。
接著,再煽動老人的攀比情緒,比如夸獎誰誰買了多少、叔叔阿姨多有眼光;中途,還可能安排游客上前親身體驗,氣氛熱烈得像內(nèi)購會。
如果這些都不起作用,掏錢的游客寥寥,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施壓,包括但不限于冷嘲熱諷、冷暴力、人身攻擊等。
甚至,有些價格低得離譜的旅行團,一上車就會跟游客"明牌"——
"既然大家來,就做好心理準備,我們團就是購物團,誰也別想空手回去。"
到了第一個購物點,就要求每人至少帶1樣。如果不配合,導游態(tài)度立馬變臉,一副"不買別怪我不客氣"的模樣。
有些導游還會嘲諷不配合的乘客——"大家都買了,就你最特殊""不想玩的可以提前下車了"。
更嚴重的,是"報復式帶團",遇到全程不買的"釘子戶",導游可能安排他住最差的房間、吃最差的飯,在集體行動中故意不等人,在行程中變相懲罰。
如果都不消費,還有可能故意停車不走:
"這輛大巴車我說了算,我說車壞了車馬上就壞,說車好了車馬上就好,你們進去該買就買,人手一個小袋子就可以上車走。"
對年輕人來說,尚且需要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才能撐住,對老人來說,更是艱難。尤其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又擔心惹事,很多人最后都選擇了妥協(xié)。
這不是個例,對于低價團來說,利潤來源不是團費,而是游客的錢包。讓大家消費,是這些團的唯一目的,服務體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行程安排上,每天早出晚歸,去的景點游客稀少、景色荒涼,還沒什么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快就要求集合。
飲食上,吃的是最簡單的團餐,一大桌人拼菜、拼座,別說想吃當?shù)靥厣B吃飽都成問題。
住的地方更是偏遠,很多所謂的"酒店",實際上會帶游客前往郊區(qū)小旅館,隔音差、衛(wèi)生差,連熱水都不一定供應穩(wěn)定。
而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了"路上"。
為了充分講解產(chǎn)品功效,有的司機故意繞遠路,制造"車程時間",給導游留出充足的"洗腦時間"。
幾百公里的行程,坐到屁股發(fā)麻、腿腳酸痛。這樣的旅行,說是"軍訓"并不夸張。
等到身心俱疲、心理防線崩潰,連最堅定的人也會開始動搖:隨便買點什么吧,總比被折磨好……
低價團的坑,年年有人踩。
即使信息早已普及、網(wǎng)上警示遍地,低價團依舊從未斷流。
哪怕有些人吃過虧、長了記性,但總會有人剛剛退休、剛好空出時間、剛好被"老朋友"邀請,走上相同的路……
他們,盯上老人退休金
低價團的野心,正在變得越來越貪婪。
早些年的低價團,主打一個便宜,幾十塊錢暢游名山大川,哪怕被拉去3家購物店,也有人愿意一試。
但隨著旅游業(yè)的管制,以及人們的警惕心提高,騙子也開始"進化"了。
如今的低價團,換上了更高級的名字,比如康養(yǎng)游、文化游、休閑游。不僅聽起來更有格調(diào),也不再直白地打價格戰(zhàn),而是強調(diào)體驗和品質(zhì),宣傳冊大方美觀,報團費也比以往更貴一些。
但等上車后才知道,再高級,仍是換湯不換藥。
購物環(huán)節(jié),被換了種說法——非遺參訪、民族手工體驗、文化基地走訪……項目變多,套路更深。
導游變身講解員,產(chǎn)品變成"傳承工藝",體驗商品變成"民俗互動",歸根結(jié)底,目的還是讓游客刷卡付錢。
最容易被這種套路打動的,是老年人。
許多黑心旅行團,也專挑老人下手。他們以"康養(yǎng)"為名,把老人帶到所謂的療養(yǎng)基地、農(nóng)業(yè)莊園、海外移民項目推介會,安排人講課、看房、當場簽約。
游客被迫聽課
有人去旅游,回來后多了一套海濱養(yǎng)老海景房。
去年,江蘇戴女士父母在繳納200元團費去山東威海旅游后,被帶去樓盤看房,老人不為所動,隨后,又帶老人去"酒會"等高端場所,在酒精攻勢下忽悠老人。
當晚,老人支付了16.5萬元首付,購買了一套總價40萬元的海景房并簽訂合同。
這并不罕見。有人跟著出去散心,卻被忽悠高價買珠寶;還有老人被慫恿投資,背著家人投入數(shù)十萬元。
對于固執(zhí)的老人,家屬也攔不住。
許多年輕人,都在社交平臺曬出爸媽旅游的"戰(zhàn)利品"。上千元的玉佛掛件,幾萬塊的按摩椅,價格翻了幾十倍的桑蠶絲被……
有些老人明知行程是去聽課,但為了幾斤雞蛋、水果,也會前往。最終,因小失大。
現(xiàn)在的騙局,不止針對老人。年輕人,也在一批批中招。
有人做短視頻引流、雇人寫種草筆記,講自己如何"花688純玩港澳",內(nèi)容真實、圖片美觀,配上"無購物""超值"的文案,就足以吸引大量白領下單。
結(jié)果一上車,才發(fā)現(xiàn)半個行程都在"特色參訪","民俗館"售賣玉器,"文化基地"推銷絲綢……
以前是專騙老人,現(xiàn)在是全齡段收割。
然而,縱使有的低價團會直接告訴游客——我們就是購物團,報名前請三思。可報名的人,還是一車一車地走。
總有人,愿意相信自己是例外,是那個能堅持不買的人,是那個能識破套路還能薅到便宜的人。
但事實證明,大多數(shù)人沒有那么強大的定力和判斷力。
團費不貴,但只要踩坑,代價高得驚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雞蛋要領……
花錢,更要命
很多人以為,低價團最多是買點假貨、花點冤枉錢。
但更讓人擔心的,是安全問題。
這種全國散拼游客的運營模式,表面是"省錢出行",但往往連基本的安全保障都做不到——
有時,你在一個平臺報名,實際簽合同的是另一家公司,負責接待的又是另一個地接社。
合同寫得模糊,責任推得干凈,一旦出事,很難追責。只要不出事,一切都能糊弄過去。一旦出事,卻往往代價慘重。
7月30日,云南某旅游團游客被滯留
近幾年,多起旅游事故都與低價團有關。
2024年4月,秦皇島某地的"水上游覽"項目,載有31名乘客的船行在駛途中傾覆,乘客全部落水,造成12人死亡、7人受傷。
調(diào)查顯示,不僅船舶是"三無"船只非法運營,還違規(guī)超載游客,導致事故。
事故發(fā)生點
江西武功山景區(qū)漂流項目,游客玩漂流時水位突然上漲,漂流艇側(cè)翻被沖走,一死一傷。
國外海島低價團免費贈送的出海項目,全然不顧游客的安全,迎著3米的巨浪出海。
縱然每年都有落水事故,依舊有人心存僥幸。
這些悲劇,并非不可避免,只是太多人抱著僥幸心理。
安全,從來不在這些團的優(yōu)先級里。把成本壓縮到極致、賺大錢,才是第一要務。
每次出事,旅行社、地接社、導游、平臺之間開始踢皮球——
找平臺,平臺說是"合作方行為";找簽約旅行社,對方說是"代為服務";找導游,對方早已斷聯(lián);找保險,對方說"不包含此次情況"。
導游言語威脅游客
一次便宜的旅行,很可能就是一次沒有保障的冒險。
這一切早有預兆,卻從未停止。
一個真正合規(guī)的旅行團,必然有明確的組織結(jié)構(gòu)、合理的人員配比、合規(guī)的交通工具和保險保障。
而這些,幾百塊的團費,根本負擔不起。價格低到不合理時,意味著有人在壓縮安全、犧牲責任、鋌而走險。
所以,別再幻想"花最少的錢,看最美的風景"。
那些看似超值的低價背后,可能藏著無法承擔的風險……
低價團,有必要嗎?
低價團屢禁不止,是因為背后早已有一套完整的生意鏈。
低價團,也叫"賭團"。吃住行全靠壓縮成本,把人低價拉進來,再靠購物"回血"。
商品利潤高得離譜,導游靠你每一筆消費提成,能從游客身上榨到多少利益,全憑運氣。
表面是旅行,實質(zhì)是收割。你不消費,就等著被冷臉、拖行程、冷嘲熱諷。
有些平臺不是不知道,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沒人出事,就沒人追責。合同寫得模糊,購物"自愿",責任全在游客身上。
只要你報了這種團,就要做好準備:不花錢也花心情,精神和身體,總有一個會吃苦。
避免踩坑的第一步,是不貪便宜。
不要相信"低價高品質(zhì)",沒人做虧本生意。
看清合同條款、保存聊天記錄、拍照錄音、明確投訴渠道,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更重要的,是重新思考:自己真的需要這趟旅行嗎?
我們常說,想"出去走走"。但如果這一趟,是排隊、是疲憊、是導游勸買,是回家后生一肚子氣——那不如不去。
旅游這件事,沒那么神圣,也不該這么艱難。
我們從生活膩了的地方,去了別人生活膩了的地方,以為遠方能治愈一切。
可是,當這一切變成了人山人海、日曬雨淋、趕鴨子似的行程,跟導游斗智斗勇、跟團友擠餐廳搶廁所,回來只能勉強說一句"風景還行",還值得嗎?
真正好的旅行,不該是拉練式行程,也不該是帶任務出發(fā)。它應該是松弛的、自由的、沒有壓力的。
如果無法實現(xiàn),不如就在樓下曬曬太陽,吹吹風,看看天,其實,也是另一種自在。
遠方,不是必須追逐的目標。只要擁有看風景的眼睛,和一點允許自己慢下來的心情,那份"遠方"在哪里都能找到。
別讓出去走走,變成出去受罪。
有時候,放過自己,比打卡九萬里更值得……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現(xiàn)代文閱讀專項訓練二
3.課外閱讀?;膷u四十天薩沙乘著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航行。他來到甲板上觀賞景色,被一個大浪卷進了海里-|?!熬让。 彼_沙大聲呼救,但沒人聽見-——。絕望的薩沙緊緊抱住一個從船上掉下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著……不知過了多久,他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一個荒蕪人煙的小島上,島上除了石頭和樹木什么也沒有_。他在灌木叢中度過了來到荒島的 )4.①同一個人面對同樣的資料卻得出了兩個幾乎完全不同的結(jié)論;②在研究了一百多年后,“達爾文雀”仍有許多未解之謎;③團隊堅守荒島42年觀察研究——-。(3分。第一點2分,后兩點各1分)。5.①科學研究會受同時代觀點的影響,因此需要有自己的理性選擇和判斷;②科學研究需要持久地探索,要有恒心和毅力;③科希望你能滿意。32歲英國女子挑戰(zhàn)40天荒島生存,不到一半時間就被送去醫(yī)院??北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