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值得打卡的博物館系列,安徽博物院必須上榜。
“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館舉行。
7件圓明園獸首在此展出,其中牛首、虎首、猴首、豬首是原件,屬國家一級文物。
▲圖源人民網(wǎng),陳若天/攝
它們從165年前火燒圓明園的塵煙當(dāng)中走來。
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占領(lǐng)圓明園,瘋狂劫掠之后放火,請記住罪魁禍首的名字——額爾金。?
大火持續(xù)了三天三夜,“萬園之園”幾乎夷為平地,十二件國寶獸首在混亂中不見了蹤影。
十二獸首的誕生,要從1715年說起。那一年,27歲的郎世寧,從意大利米蘭經(jīng)由澳門來到了北京,從此以后半個世紀,他再也沒有離開過中國。
▲郎世寧自畫像
郎世寧進入清廷當(dāng)了一名畫師,他既擅長西洋油畫的細膩寫實,又通曉中國國畫的意韻趣味,熔中西畫法為一爐,畫風(fēng)獨樹一幟,深受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欣賞。
▲郎世寧的花鳥畫
1745年,乾隆皇帝下令在圓明園修建一座海晏堂,“海”代表四海,“晏”代表太平,名字寓意“四海之內(nèi),天下太平”。乾隆令郎世寧主持海晏堂的設(shè)計。
他采用了琉璃瓦、斗拱、漢白玉等等大量的中式元素,同時第一次極其大膽地運用了西方巴洛克的建筑方式。
▲海晏堂(銅版圖)
巴洛克的花園一定要有噴泉,這個噴泉被取名“大水法”,郎世寧原本想要用西方的人體雕塑作為噴泉出水口,乾隆皇帝不同意,認為有悖風(fēng)化,連帶著裝飾用的天使雕塑也給否了,因為這群長著翅膀的人也不穿衣服。乾隆讓郎世寧重新設(shè)計,郎世寧考慮到中國民俗文化,于是換成了十二生肖的坐像。
1759年,海晏堂落成,它中間是一個巨大的扇形水池,池子正中間是一個高約兩米的蛤蜊石雕,南北兩側(cè)呈八字形排列著12尊人身獸首的雕塑,頭部為銅質(zhì),身軀為石質(zhì)。每到一個時辰,就有一個獸首口中嘩的噴出水來,水呈拋物線狀注入池中。正午時分,十二獸首口中同時噴水,俗稱“水力鐘”,蔚為奇觀。
▲大水法設(shè)計圖vs如今的斷壁殘垣
在奇珍異寶無數(shù)的圓明園里,為什么這些獸首特別珍貴呢?因為它們采用失蠟法,又叫失蠟澆筑法,這代表了當(dāng)時工藝的最高水準。
▲失蠟法,圖源《了不起的匠人》
它是先用蠟做一個模子,再用細泥澆筑在上面固定和加熱,蠟融化之后,就從下面的孔洞流出來,模子里面就空了,這時再灌注紅銅,紅銅質(zhì)感溫潤,呈現(xiàn)古樸典雅的視覺感,同時因為紅銅熔點高、流動性差,所以做起來更難,這就是獸首作為藝術(shù)品的珍貴之處。兩百多年過去了,它們完全沒有銹跡斑斑,連毛發(fā)的紋路、皮膚的褶皺,都清晰可見。
我猜你和我一樣,最想知道的是,十二生肖如今團圓了嗎?
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損壞、轉(zhuǎn)賣、漂泊之后,豬首和馬首被澳門賭王何鴻燊先生購得并捐給國家,豬首藏于北京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馬首藏于北京圓明園;
▲2003年,何鴻燊以600余萬港元購回豬首,捐贈給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
▲2007年,何鴻燊以6910萬港元購回馬首,2019年捐贈國家
鼠首、兔首被法國的皮諾家族買下,重新捐贈給我國;
▲2013年,鼠首、兔首回歸
牛首、虎首、猴首在國際拍賣會上被中國保利集團購得,后藏于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
至此,7尊獸首已經(jīng)回歸祖國。那么還有5尊呢?
龍首據(jù)說2018年被兩名華人收藏家共同購得,現(xiàn)藏于中國臺灣省,但這個消息有待證實。
遺憾的是,蛇、羊、雞、狗四尊獸首至今下落不明,盼望有一天,它們也能踏上回家之路。
▲圓明園海晏堂獸首人身復(fù)原圖,圖源網(wǎng)絡(luò)
從殘垣斷壁到盛世繁華,國寶歸來,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移動,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回歸,唯有強大,才有尊嚴。為今天祖國的強大加油!
這個夏天你去了哪個城市玩?評論區(qū)打卡啊。
國寶歸來——
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時間:5月28日-8月31日
地點:安徽博物院蜀山館(新館)
本周十六位人氣作者新書上線,包含五位大神,你準備追更了嗎...
明朝科技大爆炸:中國離工業(yè)革命只差一步!滿清改寫文明進程!
10月16日起點上架新書首訂榜:榜首破兩萬,可惜只是虛假成績...
免責(zé)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