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下嬰幼兒補貼預計一年支出規(guī)模在1000億元左右,而這筆錢由中央與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備受關注的育兒補貼方案終于出爐。
7月28日,新華社披露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從2025年1月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fā)放補貼,至其年滿3周歲。育兒補貼按年發(fā)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
這意味著3歲以下嬰幼兒每年將可領取3600元財政補貼。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最近三年(2022年至2024年)全國出生人口合計約2812萬人,按照每人每年3600元計算,合計需要財政補貼資金約1012億元。
每年高達千億元的3歲以下育兒財政補貼資金究竟由誰承擔?答案是中央與地方財政共同分擔。
《方案》明確,中央財政自2025年起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育兒補貼補助資金”,對發(fā)放國家基礎標準育兒補貼所需資金,按比例對東部、中部、西部地區(qū)予以補助。
《方案》尚未明確具體分擔比例數值。
不過從此前一些民生領域補助資金的中央與地方財政資金分擔方式來看,西部地區(qū)中央財政承擔比例最高,多數為80%,地方財政承擔剩余的20%;中部地區(qū)中央財政補貼比例多數為60%,地方財政承擔剩余的40%。而財力雄厚的東部,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各承擔50%。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方案》出臺前,一些地方也試點了育兒補貼制度,且部分地方補貼力度更大。比如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給一孩家庭發(fā)放1萬元,二孩家庭5萬元,三孩家庭10萬元。
此次《方案》允許地方政府在上述國家基礎的一年3600元育兒補貼之外,提高補貼標準。但《方案》對此也給出相應規(guī)范。
《方案》要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統籌考慮人口發(fā)展狀況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合理確定補貼范圍和標準,確保財政可負擔、政策可持續(xù)。省級政府要加強統籌管理和財政承受能力評估,確保育兒補貼政策與本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協調、與同類地區(qū)保持大體平衡,確保本級財政和下級財政可承受、可持續(xù)。
《方案》還提出,各省份在市級行政區(qū)域內執(zhí)行統一的育兒補貼政策及標準,地區(qū)差異較小的省份也可在本省份內執(zhí)行統一的育兒補貼政策及標準。縣級以下政府不得自行出臺育兒補貼政策或標準。省級或市級政府部門擬出臺其他育兒補貼政策或提標的,應加強事前論證評估,并按照民生政策備案有關要求,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
而為了防止地方盲目提標,《方案》強調,地方提標部分所需資金由地方財政自行承擔。
近些年受經濟下行等影響,財政收入增長乏力,但民生等重點領域資金得到保障。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566億元,同比下降0.3%。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271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社保和就業(yè)支出同比增長9.2%,教育支出同比增長5.9%,衛(wèi)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長4.3%。
小說:末日游戲狂歡,打怪升級別無選擇!
小說:末日游戲降臨我重生為異種,斬敵稱霸,卻只是棋局一粒塵
小說:末日游戲降臨,人類掙扎求生,他卻成破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