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第一?巔峰之作?7年前火爆中國【競球小英雄】大結局居然是這樣!(下)
在韓國的政治舞臺上,尹錫悅曾因其對美國的依附態(tài)度而受到批評,甚至有“舔美”之說,而現(xiàn)任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則展現(xiàn)出了截然不同的立場。他并非那種任由美國操控的角色,而是通過巧妙的策略,堅定地為韓國爭取更大的自主權。
美國一直試圖將韓國拉入臺海問題的漩渦,借此強化其在亞太地區(qū)的軍事布局。然而,李在明巧妙地使用了朝鮮問題這一敏感牌,使得美韓同盟關系出現(xiàn)了裂痕,令美國在強迫韓國站隊時遭遇了阻力。這究竟是李在明的一次政治豪賭,還是他為了在美中之間尋求生存的精妙策略?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據(jù)韓媒報道,在美韓進行貿易談判時,美國方面頻繁施壓,甚至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要求:將《美韓共同防御條約》的適用范圍從朝鮮半島擴展至整個印太地區(qū),重點指向臺海。美國希望,在臺海發(fā)生危機時,韓國作為盟友必須提供支援,換句話說,就是希望韓國出兵。對此,許多人都能看出美國意圖讓韓國成為對抗中國的先鋒,這一戰(zhàn)略思路的背后是美國一貫的作風。
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尹錫悅政府時期,美國就曾采取類似的策略,令韓國在中美之間做出艱難選擇。尹錫悅與美國的緊密關系讓中韓之間的互動日益緊張,韓國的貿易往來也受到了影響。尹政府還推動了“薩德”部署,這一舉動激怒了朝鮮,導致半島局勢日益緊張。最終,尹錫悅因其一系列不當決策受到民眾反感,甚至被判入獄,而美國則未給予任何實質性幫助。
李在明顯然從尹錫悅的教訓中汲取了經驗。他清楚依賴外部大國最終只會陷入困境,因此,他決心采取更加獨立的路線。然而,美國顯然并不打算輕易放棄對韓國的影響力。從外交施壓到軍方威懾,再到通過保守派發(fā)起彈劾攻勢,美國的手段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例如,最近日本與美國達成了關稅協(xié)議,而韓國則急忙加緊努力,希望避免遭遇25%的全面關稅,但美國卻在協(xié)議上屢屢爽約。這讓韓國輿論普遍認為,美國此舉是因為不滿韓國提出的協(xié)商方案,意圖通過此舉施壓,逼迫李在明政府順從。然而,李在明并沒有被美國的步步緊逼嚇倒,他展現(xiàn)出高情商的應對策略。
金鐘仁向李在明提出建議,認為在關稅問題上不必急于達成協(xié)議,而是應該從長遠考慮,穩(wěn)步推進。李在明也明確表示,他始終高度重視韓美同盟及雙邊關系,意在消除美國方面的誤解。此前,在競選總統(tǒng)時,李在明曾公開表態(tài),無論臺灣海峽兩岸關系如何變化,這一問題始終是中國的內政,韓國無意介入,且對兩岸關系表達感謝即可。這種表態(tài)顯現(xiàn)了他對臺灣問題的超然立場,既避免了被卷入兩岸爭議,又巧妙地避免與美國正面沖突。
此外,李在明還積極改善與朝鮮的關系,展現(xiàn)出韓國獨立外交的意圖。6月11日,韓國軍方應李在明指示,停止了對朝鮮的擴音器廣播,朝鮮隨后也停止了回應,表明雙方的敵對狀態(tài)有所緩解。韓國還要求民間組織停止散發(fā)反朝傳單,并決定將一些申請回國的朝鮮民眾送回,這一系列舉動被視為韓國向朝鮮伸出的橄欖枝,旨在營造有利于恢復對話的氛圍。
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緩和韓朝關系,對韓國來說,也為其擺脫美國的戰(zhàn)略牽制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李在明能夠成功邀請金正恩參加2025年APEC峰會,并借此突破朝鮮的國際孤立,韓國無疑會迎來一個新的外交契機。然而,這一切并不是李在明的最終目的。
李在明的核心目標是讓韓國擺脫長期以來的“美化”狀態(tài),恢復獨立的國家主權,尤其是在軍隊指揮權方面。韓國長期以來在戰(zhàn)時指揮權上都受制于美國,而李在明的理想是奪回這一權力,確保韓國在國際事務中能夠做出自主決策。通過改善朝韓關系,李在明正一步步削弱美國對韓國的控制,逐漸減少對美軍保護的依賴,這將為韓國未來的軍事獨立奠定基礎。
然而,美國顯然不會輕易放過這一改變。面對李在明的外交手腕和政治博弈,美國的各種威脅和警告并沒有讓李在明屈服。隨著韓朝關系逐漸好轉,韓國將不再需要對美國唯命是從,而美國在印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布局也必然受到挑戰(zhàn)。此時,朝鮮半島的局勢有望迎來重大的轉變,尤其是如果金正恩接受李在明的邀約,那么這場博弈將會進入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