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北京8月4日電(記者王詩堯)進入8月,張新成正式開啟20代倒計時,他自己倒是沒有太多感受。對于即將告別的20代,他總結(jié)起來就3個字——“挺好的”。
然而細細回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十年絕不是只用“挺好的”就可簡單概括。從《你好,舊時光》的林楊大放光彩,到《大宋少年志》的元仲辛用實力贏得口碑;轉(zhuǎn)頭又在《變成你的那一天》里大展反轉(zhuǎn)魅力,在《縣委大院》中上演職場逆襲……
從出道開始,張新成的演藝之路就選擇了那條蜿蜒曲折卻風景獨美的“上坡路”,他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要突破、不重復(fù),要思考、不停滯……他承認自己也會迷茫無措,卻又堅信人不能被情緒所控制。
演員張新成在《淬火年代》里飾演男主角柳鈞。受訪者供圖《淬火年代》里的柳鈞是張新成留在20代的最后一個熒幕角色,不同于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者習慣有意無意地塑造完美角色,張新成覺得現(xiàn)實主義題材,需要去展現(xiàn)不藏拙的人物。在他看來,柳鈞的不諳世事、天真理想,都使得這個角色更加血肉豐滿。
張新成毫不避諱地談到如今的創(chuàng)作困境:“大家想象中一般男主角就應(yīng)該是疏而不漏,比較完美、又有著各種優(yōu)點的一個人,但這不現(xiàn)實。尤其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雖然有可能會被罵,或者會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和聲音,但是這確實是我們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覺得作為影視創(chuàng)作者不應(yīng)該回避這個問題。”
演員張新成。受訪者供圖對于外界的一套價值標準,張新成有著自己的堅持。比如,他接戲的標準從來不看所謂的資源配置、甚至合適與否,“什么是好資源呢,你說去國際電影節(jié)上映的就一定是好電影嗎?我也不看適不適合自己,因為能找我的,然后我覺得能演的都適合我自己?!?/p>
“我最看重的就是,作為演員來說能從這部戲里得到什么?自己想清楚就行。”
張新成想得很清楚,許多事“就像奧本海默的核彈,你沒有回頭路”。當你被無形的力量推著走時,你肯定也會掙扎,而這道留下的印記就是你命運的軌跡。
以下是張新成的自述,根據(jù)對話內(nèi)容整理。
童年
1998年,我印象最深的兩件事,一個是《相約一九九八》這首歌,還有一個不算是好事,因為我們家那邊發(fā)生了洪水。
在我的視角里,那個年代挺美好的,信息、交通沒有現(xiàn)在這么便捷,東西都是紙質(zhì)的,傳統(tǒng)媒體還占主導,大家獲得信息的渠道相對來說有經(jīng)過挑選。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xiàn)在聽歌都是流媒體,按偏好、算法給你推送,但在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聽同樣的歌,就會和更多人擁有共同的話題和回憶。
演員張新成在《淬火年代》里飾演男主角柳鈞。受訪者供圖再比如現(xiàn)在大家都自己刷手機,以前是圍在一起看電視。我小時候就特別愛看電視,尤其是廣告,什么類型的廣告都喜歡看,看完之后還會模仿里面的廣告詞。那個年代的廣告詞會直接把核心賣點喊出來,從這個點也能看出,這些年來人們的想法已經(jīng)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影視作品也是一樣,就像柳鈞的不成熟,我很理解他為什么會做出那些選擇,因為按照他的邏輯和成長環(huán)境來看,還是挺有理由的。價值觀這個東西可能每過10年、15年就會發(fā)生變化,所以幾十年前的價值觀就是反映了當時的精神面貌,跟現(xiàn)在有區(qū)別很正常。
劇里柳鈞和父親的關(guān)系很有意思,兒子是一個理念先進、思想老成的青年,父親柳石堂卻是一個很懂得變通的人,演我父親的任程偉老師把角色處理得很可愛。這倆父子平時也是一個穿條紋衫特別嚴謹,另一個穿得花枝招展,還挺互補的。
演員張新成在《淬火年代》里飾演男主角柳鈞。受訪者供圖現(xiàn)實中,我和柳鈞比較相似的地方是,小學課本里教我們要講究一個契約精神,我和柳鈞一樣都很認同這一點。我們的成長路線也有一部分比較像,就是我爸也會跟柳石堂一樣跟我講,生活中該如何處事、說話時需要注意哪些等等。
我還記得小時候特別不理解我爸為什么喜歡看新聞,長大之后自己也開始關(guān)注時事就懂了。不過我一般不會主動找我爸聊,都是他看到了一個短視頻或者新聞分享給我,然后再試圖跟你講點道理之類的。
我媽媽的話,是我轉(zhuǎn)發(fā)給她比較多,比如一些健康知識。其實我媽以前還挺注意的,但現(xiàn)在年紀大了,有些觀念和知識就比較落后,所以有一些新觀點出來,我就會跟他們分享。
成長
我最近閑著的時候,總覺得要學點啥,就報了個聲樂課。因為我以前是學音樂劇的,加上現(xiàn)在也做歌手,人不可能一輩子不進步,還是得學習。
聲樂比較難的一點是你很難自學。因為你有時候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在哪,人聽自己的聲音不是很客觀,肌肉又在里邊看不到,所以還是得需要專業(yè)的訓練。
今年很開心的一件事是參加了音樂劇《大江東去》的演出,最大的感受就是音樂劇真的挺難的。雖然我是學音樂劇出身,但平時拍戲比較多,音樂劇這種臨場的壓力是演員無法回避的。
張新成參演音樂劇《大江東去》。圖片來源:張新成微博我后來發(fā)現(xiàn)它有一個心態(tài)問題,比如你今天發(fā)揮得好,你就會擔心下一場如果沒有這么好怎么辦?如果你今天沒演好,那你這場情緒就直接完蛋了。
這次我就演了兩場,整體來說還是挺順的,但是音樂劇太長了,很難完全不出錯,這也正常。我記得當時有發(fā)生一個演出事故,但也不算事故,因為這事故沒釀成。
那時候我老記著中間有一個地方需要換衣服,讓我壓力很大。我需要從下場口下,然后再從上場口上,在整個后臺繞一圈。當時我唱完那首歌之后,趕緊就往下場口跑,繞了一圈之后發(fā)現(xiàn)“誒,衣服怎么還沒來”?
結(jié)果我一看早了,提前了一首歌。結(jié)果就是我又唱了一首歌之后,再跑了一遍這個流程,還好最終沒耽誤。
也有其他一些臨場發(fā)揮,比如上臺的時候我要拿個酒壺,突然道具找不著了,你就得隨便抄一個不是那個道具的酒壺上去。還有一些是和機器的配合,當時一些道具是用兩條傳送帶傳上去的,但在舞臺上不能穿幫,你在后面就得趴在地上防止穿幫……就有很多類似的狀況,所以我們在后臺其實挺混亂的,有時候跟打仗一樣。
之后有機會的話,我還是會繼續(xù)演音樂劇,其實也不限類型,我現(xiàn)在追求的就是,希望能不斷地拍出更好的作品。
演員張新成。受訪者供圖活著
出道以來,我也不是有意避開雷同的角色,就是一直想演一些不同類型的東西,所以還是得折騰。
我剛剛在車上的時候,還在聽一個視頻號在那兒分析尼采的哲學,大概是說人其實沒有所謂的好和壞,他認為人應(yīng)該充分地釋放自己的生命力。所以,在我看來就還是那句話——得折騰。
我現(xiàn)在的生活沒有分工作還是不工作,因為工作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把工作完全當工作,我覺得挺痛苦的。比如我每天的工作都在超載,那就不能這么想,這么想的話我會崩潰。
我可能更愿意去感受那些讓人輕松的瞬間:比如我每天都睡得挺好的,把窗簾打開就能看到外面的這些花花綠綠的很治愈,傍晚的時候可能突然看到今天的天是那種特別奇妙的紫藍色,你就會覺得挺開心的。
其實這也是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一種方式吧,因為我發(fā)現(xiàn)你是沒有辦法跟這個世界講道理的。就像我現(xiàn)在下班了,回歸到普通人的生活,但大家不會這么認為。
演員張新成。受訪者供圖你如果想變成一個正常的普通人去生活,你可能就需要做一些偽裝。但是換個角度來說,正常人在生活中就不是這個狀態(tài),所以你根本就不可能把自己當成一個正常人。
其實我挺喜歡去人多的地方,但有意識無意識的肯定還是會減少,比如我就不太會去看演唱會,之前有很長時間也不太去電影院。
這就是奧本海默的核彈,你沒有回頭路。你已經(jīng)是一個所謂的名人了,大家就是會認識你,在日常中拍你,你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隱私,也沒有辦法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社會。如果不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那你就得崩潰。
我一直沒有給自己定一個太具體的目標,自始至終都只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好,就是那句奧林匹克口號“更高、更快、更強”。
我馬上就30歲了,愿望就是健康地活著。因為人活著是個小概率事情,所以能健康地活著就挺好的,你只要還活著,就還能有體驗,還有體驗的話你就有更多可能。(完)
人生第一課都教會了我們什么?
這就是一年級的第一篇課文《天地人,你我他》——我們?nèi)松牡谝徽n要教會我們的道理:既要仰望天空、俯察大地,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又要懂得愛自然、愛自己、愛他人,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個受人愛戴的人。 語文1-6冊,初中語文第一課是《這不是一顆流星》,題目《這不是一顆流星》,內(nèi)容好像是小孩要給阿婆買熊皮手套。以前的書雖小,但濃縮的都是精華,現(xiàn)在……初中一年級的語文教科書我還收藏著,印象最深刻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后來被從課本上刪除了,說文章里寫的我的父親從交通護欄翻越出來,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_。..童年的記憶里,這些簡練又富有意境的經(jīng)典課文,你還有印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