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車企,都有機會在新能源轉型中“回爐重造”,尤其是體量巨大的傳統(tǒng)車企,要想推倒重來談何容易。
但東風給了自己一次這樣的機會——在內部分拆與重構之后,一個全新的“東風奕派科技”在武漢亮相,不再依附過去,大方展露自己的央企身份。
8月1日那場發(fā)布會,如果你只看到華為聯(lián)名、eπ008限時價,甚至六款新車同場亮相,那你還只是看到了熱鬧,這背后其實藏著東風這家老牌車企真正意義上的一次戰(zhàn)略性自救:脫離過去的多品牌分散運營,集中力量打用戶、打技術、打效率——說白了,這是在向體制要速度,向市場要生存。
讓人意外的是,這場中場調整并不是一次“從上到下”的保守改革,反倒透著一點后發(fā)品牌的激進勁兒,比如那個聽起來不像央企口吻的服務承諾:“10分鐘響應,1小時方案,1天閉環(huán)。”這可不是拍腦袋喊口號,東風是真準備把研產供銷服打通,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式的動作,去重新跑一次新能源的牌局。
新公司的野心,顯然不只在發(fā)布會現(xiàn)場,汪俊君帶著一種“要不成就別出來”的氣勢,把東風奕派科技定義為一家以技術為根、以用戶為魂的公司,這聽起來幾乎像蔚來或者理想的發(fā)言,但從他掏出的技術賬單來看,確實也不是虛頭巴腦。
比如,國內首個自有16000噸一體化壓鑄設備、即將量產的固態(tài)電池、支持1200V平臺的高壓快充架構、全新一代線控底盤和智駕系統(tǒng),這些不是PPT式炫技,而是實打實準備上車的配置,尤其是和華為的聯(lián)合車型,甚至直接喊出了2026年上市的時間點,把話說得這么明這么死,東風似乎是拿出了必須干成的態(tài)度。
但如果你以為這就是傳統(tǒng)車企翻身的套路——靠砸錢堆技術、拉大廠做生態(tài)、上高端打形象,那你可能還是低估了這次的徹底程度。
因為奕派真正變的,不只是技術,而是產品節(jié)奏和市場打法。從“干一年、變一次”的老節(jié)奏,變成了“每年進化、常用常新”的產品承諾。從每個品牌“各自為戰(zhàn)”,變成了品牌之間重新梳理的“奕派向上、風神向新”——別再指望一個品牌打全場,而是把東風內部的角色重新分工:奕派沖高端、風神打主流,納米融進體系,形成合力而不是內卷。
最關鍵的是,東風終于不再只盯著國內市場了,海外那一塊一直是多數(shù)自主品牌“想做又不敢真投”的灰區(qū),這次奕派科技把海外計劃拉到臺前:建本地工廠、搞屬地運營、配全球研發(fā)網(wǎng)點、定KPI,這不是走出去看看,而是準備扎根,卷向全球的節(jié)奏。
當然,誰都知道央企要做成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快速做成,可眼下這個局面,留給東風的窗口期并不寬裕。整個新能源市場已經(jīng)從百花齊放轉向血雨腥風,從品牌增量戰(zhàn)走到了品牌生死戰(zhàn),奕派此時亮劍,不再是“試水”,而是帶著整個組織架構和品牌信仰的一次“豪賭”——賭自己還能再被市場記住一次,也賭中國新能源不會只被新勢力壟斷話語權。
所以,如果說前幾年東風是在新能源舞臺上"打醬油",那從2025開始,它是真的要上場了,而新成立的奕派科技,不是“東風第二曲線”,而可能是東風在新能源時代“唯一的主線”。
央企身份不再是包袱,也不該是護身符,它只是讓你起跑點高了一些,背負了更多希望,但贏下來,靠的還是產品、用戶和時間。
這一次,東風似乎明白了。
虛空入侵!魔獸12.0首曝海報,銀月城又雙叒要完蛋了?!
魔獸新動畫《光影交錯》解讀,奧蕾莉亞的四個抉擇鑄就今天的她
魔獸那點事:魔獸世界血精靈起源,第六部分:奎爾薩拉斯的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