僪南蓮
酷暑難熬,高溫熱浪與極端暴雨頻發(fā)。北京遭遇持續(xù)147小時的降雨,臺風“竹節(jié)草”給江浙帶來強降雨,川渝地區(qū)持續(xù)“桑拿天”??
一個事實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們還將面臨更頻發(fā)、廣發(fā)、強發(fā)、并發(fā)的極端天氣事件。以極端降雨為例,其精準預報難度在哪?如果無法苛求極為精準的預報,預警鏈怎樣有效運轉才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張慶紅。她專攻中尺度氣象學方向以及與其相聯(lián)系的嚴重災害性天氣研究,同時擔任聯(lián)合國世界氣象組織HighImpactWeatherProject(高影響天氣項目)國際協(xié)調辦公室主任,致力于推進冰雹、暴雨等高影響天氣的研究、國際合作及公民科學。
大氣的不穩(wěn)定性越強,大氣的可預報性就越低147小時,集中在京郊,這是北京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暴雨過程。雖然前期降雨量比較溫和,但已把山區(qū)的泥土泡軟了,夜間一個局地強降雨,就易引發(fā)突發(fā)性山洪災害。
NBD:極端降水的精準預報目前真的很難做到嗎?
張慶紅:造成這次夜間強降雨的天氣系統(tǒng),是密云地區(qū)一個突發(fā)的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空間尺度50公里左右),其生成后移動慢,就造成了局地持續(xù)性強降水。像這種空間尺度較小的突發(fā)性對流系統(tǒng),可預報性較低。相比之下,像臺風這樣空間尺度較大,生命史較長的非突發(fā)性天氣系統(tǒng),很早就可以用衛(wèi)星等觀測工具捕捉到它的出現與移動。
舉例而言,我們此前研究過2021年鄭州“7·20”特大暴雨,得出的最重要結論是:這場暴雨如果再發(fā)生一次,以目前的科學發(fā)展水平,我們仍很難預測到“具體哪個小時將在鄭州降下201.9毫米的雨水”,也就是對極端短時強降水很難做定時、定點和定量的預報。
今年5月到7月,我參加了一個美國的大型冰雹觀測計劃。觀測計劃由全球100多位研究人員組成,投入上千萬美金,配備了4部移動雷達車等現代化觀測設備。我們兩個月時間,每天早上做預報,預測在哪個地點、大概什么時間段會出現冰雹天氣,然后根據預報結果追雹。結果是,一共預報了24個冰雹日,大概5~7次地面沒有發(fā)現冰雹。這已是目前世界高水平的預報,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NBD:精準預報極端降雨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什么?
張慶紅:極端降水的可預報性受限于目前的觀測系統(tǒng)、天氣預測模型,以及天氣系統(tǒng)本身的動力過程等。觀測系統(tǒng)的誤差來自觀測設備本身,還有觀測系統(tǒng)空間分布引起的可代表性誤差。即使觀測系統(tǒng)和天氣預報模型是完美的,極端降水的可預報性仍然受其本身的非線性等動力過程約束。
總體而言,極端降水的可預報性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大氣溫度升高,可以容納水汽的能力也隨之增加??梢赃@么理解:大氣中貯存的“能量”更高了,這個能量一旦被釋放,它就可能產生更強的降雨。大氣的不穩(wěn)定性越強,大氣的可預報性就可能越低。
NBD:北方地區(qū)夏季暴雨主要受什么影響?
張慶紅:大氣環(huán)流是影響地球降水空間分布和強度的核心因素之一。2022年7月20日,河南暴雨之后,我和我的學生把1979年—2021年發(fā)生在華北平原所有的大氣環(huán)流型做了一個統(tǒng)計和分類,歸納出圖中這9個類型。
各環(huán)流型下極端降水(EP)事件頻率。其中X代表至少發(fā)生過一次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超過250mm)的站點。顏色代表EP事件頻率,淺灰色陰影表示海拔高于500m但低于1500m,深灰色陰影表示海拔超過1500m。
鄭州暴雨屬于T8型,這次北京極端降水事件的大氣環(huán)流也屬于這一類。歷史上這種環(huán)流型在北京地區(qū)產生過極端降水,不同的彩色代表不同的頻率,X代表“24小時降水量超過了250毫米”(特大暴雨標準)??梢钥吹剑?979年—2021年)北京地區(qū)極端強降雨已出現5次以上,紅色代表出現了5~6次,紫色代表出現次數大于等于7次。
NBD:可不可以這么理解,T8天氣環(huán)流型一般夏季就會出現在華北?
張慶紅:只能說,夏季出現的可能性大,從1979到2021年這43個夏季中,T8出現了316天,其中有43天發(fā)生了極端降水事件,而且43天中40%是連續(xù)出現的,產生洪澇災害的概率高于其他環(huán)流型。此外,T8型下,極端降水事件分布在沿著山脈的平原地區(qū),尤其是擁有眾多人口的河南、河北和北京所在的喇叭口三角地形區(qū),容易造成較大的社會影響。
這與副熱帶高壓的夏季北移有關。副熱帶高壓偏北時,華北地區(qū)較強的氣壓梯度力,驅動西南風或者是東南風,把更多的水汽帶來。你可以想象這是一條大氣的河流,它不停地把水汽往這里搬運。北京就是這個碗底,京郊的山就是碗的邊緣——大量的水汽在這個地形附近抬升,這里就會不停地下雨。此輪北京暴雨已經過去,但仍處于“七下八上”(7月下旬,8月上旬會出現暴雨天氣)的北方汛期,所以仍需防范后續(xù)暴雨的可能性。
NBD:還有哪些極端天氣在預報上有難度?
張慶紅:雷暴、冰雹、龍卷風等極端天氣因其空間尺度小和突發(fā)性,均很難預報。世界氣象組織把野火也歸為極端災害天氣,起火原因多樣,目前也很難預報。
熱帶變寬,整個熱帶的北界和南界都擴展了2024年7月23日,歐盟氣候監(jiān)測機構發(fā)布報告稱,全球在7月21日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標志著全球變暖趨勢已邁過了又一個令人警醒的里程碑。
NBD:全球更高頻的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有關系嗎?
張慶紅:全球變暖讓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增加、強度增強,這件事是肯定的。但具體到某一次極端天氣上來,比如這次北京極端降水是不是全球變暖引發(fā)的?那還有爭議。
現階段我們發(fā)現,全球變暖已經導致局地大氣環(huán)流發(fā)生了變化。比如,美國西雅圖以往每年冬天幾乎一直下雨,但去年冬天的西雅圖明顯雨水減少。與此同時,原本冬季天氣還可以的溫哥華,去年冬天卻幾乎天天下雨。所以有人就懷疑冬季的雨帶是不是往北移了?
NBD:副熱帶高壓的北移是真的嗎?進而會帶來北半球雨帶的北移?
張慶紅:今年夏季副熱帶高壓的確較往年同期偏北。一些科學家提出,副熱帶高壓平均位置可能已經發(fā)生北移。
全球氣候變暖指的是全球平均溫度升高,但不意味著全球每個地方的氣溫都升高了,也許個別地方平均溫度還降低了。局地熱量收支的變化可能就導致了大氣環(huán)流的變化,這一改變已帶來目前大家公認的一個事實——熱帶明顯變寬了,整個熱帶的北界和南界都擴展了。
如果全球持續(xù)變暖,大氣中的不穩(wěn)定能量會越來越強。那么一旦觸發(fā),就很可能造成更強的極端降水,包括龍卷風、冰雹等極端天氣。
前年歐洲地中海地區(qū)發(fā)生了一次超大冰雹。在這場冰雹發(fā)生前期,當地經歷了持續(xù)一個月的高溫熱浪,高溫熱浪剛剛結束之際,意大利下了非常大的冰雹。
極端天氣預警不再只是大氣科學的問題在張慶紅看來,大氣科學是與民生非常貼合的領域,公眾非常有必要參與到大氣科學研究的科學項目中。她的課題組曾面向公眾發(fā)起“冰雹換瑪瑙”的活動,收集大家撿到的冰雹。
NBD:當氣候變暖讓極端天氣更高頻,全社會應如何應對?
張慶紅:這是個很復雜但也很重要的問題。其實早在幾年前,世界氣象組織就提出“全民早期預警”倡議(EarlyWarningforAll),目的就是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更好地保護地球上的每一位公民,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和欠發(fā)達地區(qū)人民的人身安全,免受極端天氣事件的威脅。
這對全球各國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下面這張圖比較形象地展示了從上游觀測到天氣預報、災害預報、影響預報以及預警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鏈條里,當預警信息從觀測到預報逐層往下發(fā)放,鏈條中所有信息都要完整、正確并及時傳遞至下一環(huán)節(jié)。
鏈條的六個環(huán)節(jié)中間隔著五道壕溝,都需要用一座座“橋”來將它們搭建起來。任何一座“橋”出現一點問題,就可能導致滿盤皆輸。所以我們提出一個概念:預警鏈的有效運轉需要全社會協(xié)同合作,政府、科研機構、媒體、公眾,缺一不可。
NBD:所以極端天氣預警不再只是大氣科學的問題?
張慶紅:對,它是跨學科、跨部門的系統(tǒng)工程。比如你們作為媒體,通過傳播科學知識、解讀風險信息,也是這個鏈條中的一環(huán)。
比如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涉及心理學范疇。我們所有的預警里,有時候會出現空報的情況。就像“狼來了”一樣,一旦出現空報,公眾就會降低對下一次預警的信任,所以我說這是一個綜合的學科。
NBD:我們的城市是不是也需要建立相應的機制,去適應這種極端天氣?
張慶紅:我了解到的情況是,我們的城市建設,比如說它的排水能力,幾乎都是按照歷史數據,比如過去幾十年最大降雨量,這樣的數值做參考而設計的。如果極端降水強度增加,那這個標準就不夠匹配,就可能造成城市內澇多發(fā)。如果建設未來的新城市,那我們需要把全球持續(xù)變暖的因素考慮進來,更新建設理念。
但對于已經建成的城市,硬件方面短時間很難改善,我個人認為要用后天補救的方法,“軟件建設”非常必要且重要。也就是讓預警鏈條更有效地運轉,比如特大暴雨預警時,轉移預案的敏捷啟動。
NBD:公眾在預警鏈條中可以起到怎樣的作用?您之前發(fā)動公眾參與收集冰雹,這對極端天氣預警的研究有什么幫助?
張慶紅:公眾在預警鏈條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可以提供最新的大氣觀測和災情實況,幫助政府決策者在災害發(fā)生時以及災后救援作出正確決策,以及各種預報模型的驗證。
冰雹這種極端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屬于“高影響天氣”。今年北京5月13日那次冰雹,新聞報道第二天北京車險理賠排隊要五六個小時。冰雹除了破壞農業(yè)作物,對清潔能源設施的影響也很大,光伏面板在冰雹發(fā)生時會受損。但是目前我們對冰雹大小的預報能力還有限,這是因為缺乏對冰雹增長精細物理過程的了解。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冰雹,冰雹中凝結著豐富的氣象信息(受訪者供圖)
冰雹發(fā)生的時候,我們沒辦法飛到云里,去觀測它形成的物理過程。但冰雹形成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大氣層結:冰雹形成起初于一個小的雹胚;經過在云中和過冷水滴碰并增長,慢慢變大??所以每一顆冰雹都“凍結”了很多大氣的信息。我們拿到冰雹以后,把它一層一層剝開,分析每一層冰的化學物理特征,就可以反演它所經歷的不同層結的環(huán)境特征。這有助于未來我們更精準做冰雹大小的預報。
微山湖奇妙之旅:探秘漁家水街與神龍生態(tài)園
3月22日上午,岳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邱虹在“岳陽號”旅游高鐵首發(fā)儀式上宣布,一列滿載著武漢市民樂游岳陽的高鐵呼嘯而出。首發(fā)儀式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張翎主持,市縣主管旅游的政府領導、文旅廣局主要負責人、主要景區(qū)負責人、湖北大中型旅行社和新聞單位近兩百人現場共同見證。在首發(fā)式現場,“江湖行旅游網”作為岳陽文旅有幫助請點贊_。
雙語閱讀精選:當下流行孤身一人江湖行
導游亂象方面,我們將嚴厲打擊未取得導游證卻從事導游活動的行為,同時對偽造、涂改、冒用或租借導游證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_。在強制消費方面,我們明確禁止旅行社及導游在旅游過程中通過任何方式誘導或強迫游客消費,這涵蓋了購物、自費項目等各類消費行為?!?投訴舉報途徑為了鼓勵旅行社、游客及市民積極揭發(fā)旅游市場上的好了吧!
鬧大了!游客被關大廳不購物不讓走?西安文旅回應,網友不敢相信
發(fā)布會上,著重介紹了幾項重點活動:1月1日至2月16日,在高新區(qū)九州洼月季旅游景區(qū)舉辦2025蛇來運轉新春嘉年華;1月20日,在水城明珠大劇院舉辦2025年聊城市非遺春晚;1月22日至2月13日,在雜技團、京劇院、豫劇院舉辦聊城市首屆雜技戲曲嘉年華系列活動;1月28日至2月12日,在陽谷景陽岡景區(qū)舉辦景陽江湖行·俠客有幫助請點贊。
來源:紅網
作者:易馨蓉
編輯:寇恨真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