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軍16萬大軍集結準備發(fā)起最后的大決戰(zhàn)之際,特朗普方面卻再次變臉,想要將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流放,讓此前擔任烏軍總司令的扎盧日內來成為新的烏克蘭總統(tǒng),在烏克蘭彈藥已經(jīng)就位的情況下,特朗普這一決策到底透露了何種意味?
01總攻來臨特朗普臨陣變臉
盧甘斯克地區(qū)的全部解放只是一個開端,烏東死地的全部解放才是俄軍的真正目標,因此7月初就能看到俄軍在烏克蘭戰(zhàn)場上的動作變的頻繁起來,各個方向不斷加強了打擊力度,后方的支援也在源源不斷的送往前線,如今的烏克蘭前線已經(jīng)有16萬的俄軍集結。
另一方面,有消息稱普京也同意了俄軍指揮部的總攻計劃,這意味著這場俄烏沖突終于到了高潮部分。
烏克蘭的軍援在這幾個月突然變多
西方國家似乎也是在這時候察覺到了俄軍的總攻,開始恢復過去減少甚至停止的對烏軍援,除了支援了烏克蘭數(shù)十萬發(fā)炮彈之外,歐洲甚至打算組建維和部隊駐軍烏克蘭,特朗普則是將一開始所說的援烏防御性武器擴大到了援烏進攻性武器。
而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在這時對話更耐人尋味,特朗普問烏克蘭能不能打擊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澤連斯基回復只要美國能夠提供足夠的武器就能做到。
西摩·赫什過去報道了多次大事件有著很高的可信度
可以說一場俄烏決戰(zhàn)即將到來,然而在這時候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卻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消息稱美國政府正在考慮烏克蘭政府的權利更迭問題,現(xiàn)任烏克蘭駐英國大使、烏軍前總司令扎盧日內作為接任者將取代澤連斯基的位置,如果說澤連斯基拒絕下臺的話,特朗普可能會采取強制措施將澤連斯基流放出烏克蘭,并且這一權利更迭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就發(fā)生。
02失去耐心的特朗普已經(jīng)不耐煩
按理來說在俄烏決戰(zhàn)在即的當下,美西方國家應該做的是加大對烏克蘭的軍援才對,這種臨陣換帥的行為只會讓烏克蘭權力高層變的混亂,削弱烏軍的戰(zhàn)斗力。但結合澤連斯基方面的態(tài)度來看,其實就能發(fā)現(xiàn)特朗普做出這樣的決定并不奇怪。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方面提出的和平方案,澤連斯基都選擇了拒絕,這也讓美國方面的耐心終于消耗殆盡,特朗普“俄羅斯必須在50天內達成俄烏協(xié)議”不僅是對俄羅斯的最后通牒同時也是對烏克蘭的最后通牒。西摩·赫什所說的“這一權利更迭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就發(fā)生”正好和“俄羅斯必須在50天內達成俄烏協(xié)議”重疊。
澤連斯基已嗅到危險氣息,7月19日他突然改口稱愿與俄羅斯談判,相關提議“已發(fā)往莫斯科”,曾揚言要戰(zhàn)斗至最后一個烏克蘭人的澤連斯基選擇談判,顯然他已經(jīng)意識到了當前的處境對他并不妙。緊急解除親美國防部長烏梅羅夫職務,將其調任駐美大使——這被解讀為總統(tǒng)的自救行動。
扎盧日內無論是在民間還是軍中都有著很高的支持率
扎盧日內在這時的出現(xiàn)并不讓人意外,這位被解職的前總司令在軍中威望崇高,90%支持率碾壓澤連斯基的77%,即便是被解職依舊能夠成為駐英大使享受他的養(yǎng)老生活;而扎盧日內主張“優(yōu)先防御”的務實路線,更符合美國止損戰(zhàn)略。
在2023年曾有消息傳出他與俄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秘密接觸,使其成為俄羅斯方面也能接受的一個烏克蘭人選。
03各方博弈下的烏克蘭淪為角斗場
經(jīng)過3年的沖突,其實無論是俄烏雙方還是背后的美西方國家都想要停止這場沖突。
烏克蘭方面,上千萬的人口出逃,年輕一代在戰(zhàn)場上的喪命,讓烏克蘭的未來變的撲朔迷離,大量被摧毀的基礎設施以及對烏軍援的欠款還賬,讓烏克蘭失去了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利。
為了維持前線開支俄羅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俄羅斯方面,雖然在戰(zhàn)場上占據(jù)了絕對的主動權利,并讓領土再次得到了擴張,但這種擴張的背后卻是高昂的代價,暴漲的軍費、大量征召的兵員都是代價。
美西方國家為了軍援烏克蘭已經(jīng)掏空了本國武器庫存,早在第二年開始這些國家的軍工生產就告急,而在中方加強稀土管制之后,這些國家的武器彈藥生產就更加進入了難產狀態(tài);這些國家的反戰(zhàn)情緒已如火山噴發(fā)。超60%民眾支持談判解決沖突。
特朗普的“換馬”計劃背后,是商人總統(tǒng)的精明算計:甩掉軍援包袱、讓歐洲承擔成本、用代理人推動領土妥協(xié)。當共和黨議員不斷援引烏國防部540萬格里夫納腐敗案要求斷援時,澤連斯基的“不聽話”已成致命傷。
烏東四地全部拿下也就意味著沖突的結束
普京的夏季攻勢正卡著50天期限全速推進,控制烏東四州70%以上土地的俄軍,只需再撕開20公里縱深緩沖區(qū)就能鎖定勝局;而澤連斯基乞求的“戰(zhàn)斧”導彈始終未到,歐洲盟友的軍火庫早已見底。
烏克蘭的悲劇在于從未真正掌握命運,當特朗普討論流放名單時,當普京坦克碾過頓巴斯時,當默克爾預言終將談判時——大國都在用烏克蘭的領土做交易籌碼。
烏克蘭成為了最后的受傷者
無論這場沖突美國和俄羅斯會怎樣,但受損的都只有烏克蘭,成為美俄角斗中心的烏克蘭,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了選擇的余地,是戰(zhàn)是和,決定權并不在自己手上,而在美俄手上,即便是扎盧日內的上臺也只是一個新的傀儡總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