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一個陸軍航空兵基地,數架深綠色涂裝的武裝直升機緩緩降落。這些最新交付的直-10ME武裝直升機標志著巴基斯坦陸航部隊四十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裝備升級。
一位在場的巴基斯坦陸軍指揮官撫摸著機身裝甲板,興奮地表示:“它能完美應對印度的‘阿帕奇’威脅,戰(zhàn)斗力超出我們的預期。”
這場交付背后是一場持續(xù)十年的曲折采購歷程,一場中巴軍工合作的艱辛跋涉。
十年波折,采購路上的三次失敗與轉機
巴基斯坦對武裝直升機的渴求源于地緣戰(zhàn)略的現實壓力。面對印度采購的22架AH-64E“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米-35M機群,巴基斯坦陸軍航空兵的老舊美制AH-1F“眼鏡蛇”顯得力不從心。
2015年4月,巴基斯坦國慶閱兵上首次公開展示直-10武裝直升機。這一舉動立刻引起美國警覺,華盛頓迅速批準向巴基斯坦出口15架AH-1Z“蜂蛇”武裝直升機。
對巴基斯坦而言,AH-1Z不僅與其現有裝備兼容,還能使用“海爾法”反坦克導彈和“響尾蛇”空空導彈,技術誘惑巨大。然而付款后僅交付3架,美國便凍結了剩余訂單,理由是巴基斯坦“反恐不力”。
2017年,巴基斯坦轉向土耳其T-129武裝直升機。這款基于意大利A-129設計的機型在高原性能上表現不俗,雙方簽署了30架、價值15億美元的采購協議。
但土耳其因采購俄制S-400遭美國制裁,T-129的“心臟”——美制CTS800-4A渦軸發(fā)動機被斷供。巴基斯坦的交付日期一延再延,最終合同告吹。
土耳其曾承諾在一年內解決問題:要么獲得美國出口許可,要么換裝國產TS1400發(fā)動機。但TS1400的量產計劃已推遲到2025年,巴基斯坦不愿冒險充當“吃螃蟹的人”。
與此同時,俄羅斯曾向巴方推銷米-35M和米-28N直升機。盡管巴方購買了4架米-35M,但俄制直升機難以融入巴軍后勤體系,且反坦克導彈技術落后,大規(guī)模采購計劃流產。
技術蛻變,直-10ME的全面升級之路
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早期支持可追溯至2014年。當時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3架直-10進行測試,為后續(xù)改進積累了寶貴數據。但初代直-10存在明顯短板——發(fā)動機功率不足,僅1000千瓦的輸出功率難以滿足巴方在高溫高原環(huán)境下的作戰(zhàn)需求。
經過十年磨礪,脫胎換骨的直-10ME橫空出世。其核心是渦軸-9G發(fā)動機的功率提升,解決了高原飛行的“心臟病”問題。動力系統(tǒng)的升級使最大起飛重量接近9噸,比早期型號提高近1噸。
武器系統(tǒng)全面強化。直-10ME擁有四個外掛點,可攜帶多達16枚各型導彈,包括紅箭-10反坦克導彈和天燕-90直升機專用空空導彈。機首23毫米機關炮的備彈量增加兩倍多,持續(xù)火力顯著增強。
防護性能大幅提升。座艙兩側和發(fā)動機艙加裝復合裝甲板,可防御12.7毫米穿甲彈直射。發(fā)動機排氣口改為向上設計,大幅降低紅外特征;導彈逼近告警系統(tǒng)和定向紅外對抗系統(tǒng)構成全方位防御網絡。
航電系統(tǒng)實現跨越。旋翼上方的毫米波雷達使直-10ME具備全天候遠程偵察打擊能力,多機數據共享形成戰(zhàn)場信息優(yōu)勢。盡管首批交付的巴方機型暫未安裝該系統(tǒng),但預留了升級空間。
采購細節(jié),協議背后的戰(zhàn)略考量
首批直-10ME列裝巴基斯坦陸軍第二軍,部署在南方司令部轄區(qū),直面印度裝甲部隊主要威脅方向。巴方規(guī)劃未來可能增購至45架以上,形成規(guī)模優(yōu)勢。
后勤保障體系同步建立。中巴合作開發(fā)了專門適應當地需求的維護方案,確保高出勤率。相比之下,印度22架“阿帕奇”不僅數量不足,追加的6架至今未交付。
巴方指揮官對直-10ME的評價切中要害:“它解決了我們最關心的三大問題——高原性能、反裝甲能力和戰(zhàn)場生存性。”在實地測試中,直-10ME在興都庫什山脈4600-6000米海拔區(qū)域的表現令巴飛行員印象深刻,不少軍官都愛不釋手。
軍工崛起,自主創(chuàng)新的勝利
直-10ME的成功出口標志著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直升機首次實現外貿突破。與土耳其T-129依賴歐美核心技術的模式不同,直-10ME從發(fā)動機到雷達全部實現國產化,不受其它因素制約。
這次合作凸顯中巴軍貿模式的獨特優(yōu)勢。從早期的3架測試機實地驗證,到針對巴方需求定制改進,再到聯合開發(fā)后勤保障體系,形成全方位支持。這種深度合作遠非簡單買賣關系。
中國軍工的進步有目共睹。從最初因發(fā)動機短板競標失利,到直-10ME性能超越土耳其T-129,甚至在某些指標上比肩“阿帕奇”。巴方從“勉強接受到“主動選擇”的態(tài)度轉變,印證了中國武器系統(tǒng)的質的飛躍。
隨著直-10ME入列,巴基斯坦陸軍的“中械化”趨勢更加明顯——主戰(zhàn)坦克是VT-4,炮兵裝備SH-15榴彈炮,海軍有054AP護衛(wèi)艦,空軍則裝備JF-17“梟龍”和殲-10CE戰(zhàn)斗機。中國裝備體系正在南亞形成有機整體。
未來,第一批直-10ME將部署在巴基斯坦南方司令部,直面印度裝甲洪流最可能來襲的方向。巴基斯坦陸軍指揮官們站在嶄新的直升機旁,經過強化裝甲的機身、可掛載16枚導彈的短翼,以及專為克制T-90坦克設計的武器系統(tǒng),這才是他們敢于面對印軍坦克洪流的底氣。
對中國軍工而言,十年艱辛換來的不僅是4.5億美元訂單,更是高端裝備出口的歷史性突破——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攻擊直升機首次打入國際市場。當世界等待實戰(zhàn)檢驗時,巴基斯坦飛行員已用一句話給出預判:“它會讓對手的地面裝甲噩夢成真?!敝拔鞣讲幌嘈牛?·7空戰(zhàn)之后,很多西方國家立刻相信了。
血戰(zhàn)長津湖,冰與血的較量,美軍: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戰(zhàn)爭,紀錄片
中國志愿軍剛入朝就打了一場讓中國和美國都不想提起的戰(zhàn)役,那就是長津湖戰(zhàn)役,在這場戰(zhàn)役中,志愿軍雖然打敗了美國,但是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其中志愿軍的一個連為了不暴露連隊的位置,硬是在冰天雪地中被活活凍死犧牲_——。長津湖就在最近中國又新出一部新電影,其中的主要內容就是介紹志愿軍在長津湖的壯烈故事,相信很多的朋友已經 紀錄片《血戰(zhàn)長津湖》1950年11月27日,志愿軍第九兵團與美軍最精銳部隊陸戰(zhàn)一師,在朝鮮長津湖地區(qū),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_。零下30度的嚴寒和美軍強大的火力,都沒能阻擋志愿軍九兵團的斗志。最終,志愿軍第九兵團將美陸戰(zhàn)第1師和美步兵第7師主力分割包圍于長津湖東面的新興里、南面的下碣隅里和西面的柳潭里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