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發(fā)布
作者:李寶珠
從碳基邁向硅基,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學院院長邵怡蕾提出「硅基經濟學」,該經濟學范式將引領世界經濟體系的范式轉移。
過去,人類社會的經濟運行長期依賴「碳基」結構,即以人力、自然資源和傳統(tǒng)能源為核心的生產與決策模式。如今,AI正在引領世界經濟體系的范式轉移——從碳基邁向硅基。面對這一趨勢,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學院(SAIFS)院長邵怡蕾教授率先提出了「硅基經濟學」,這是一種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數據和芯片為主要生產資料與經濟驅動核心的經濟學范式。
邵怡蕾院長首提「硅基經濟學」
邵怡蕾院長曾在2025年3月的公開演講中首次提出了硅基經濟學對全球經濟的重構,首先是生產資料的重構,智能會替代能源成為主要生產資料,所以需要加快硅基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建算力、智能云服務等。其次是勞動力的重構,人力占比降低,勞動型機器人或AIAgent會越來越多。第三是貿易格局的重構,當智能成為出口貿易的主力,誰是出口國?誰是進口國?以何種價格出口?以哪種貨幣結算?都將以全新的形式展開。
邵怡蕾院長介紹SiliconFin:SAIFS金融智能引擎
從「純碳基」走向「硅碳混合」
作為「硅基經濟學」首提者,邵怡蕾院長在「2025WAIC人工智能金融領導者論壇」上,進一步闡釋了這一新范式的核心概念及其將帶來的深刻影響。
邵怡蕾院長發(fā)表主題演講:FinAI的1000天
她介紹道,自2024年成立至今的1年中,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學院(SAIFS)不僅搭建了一套貫通數據底座、模型森林、智能體家族以及落地應用場景的FinAI原型系統(tǒng),更是首次提出了「硅基經濟學」,將算力、算法、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資料,從硅基的角度重新審視當下的經濟與社會。察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其團隊認為,人類文明開啟了從「純碳基」走向「硅碳混合」的時代。在這一過程中,技術不再只是外部工具,而是每個人、每一家機構不可或缺的「體外器官」。
2025WAIC人工智能金融領導者論壇現場
當AI發(fā)展快車駛入2025年,越來越多的突破性成果涌現,正如邵怡蕾院長所言,「2025年,我們進入了AI的生產力元年」,但她也提出,生產力不只是算力規(guī)模,更加需要明確的是——AI能否真正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
面對這一核心問題,邵怡蕾院長提出了「硅基經濟學」。其與傳統(tǒng)經濟學理論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再以「勞動-資本」的碳基邏輯為起點,而是以「算法-算力-數據」的硅基要素構建新型社會生產關系,其并非替代經濟學,而是繼承并重構它。邵怡蕾院長認為,「硅基經濟學的使命是為新質生產力與全球智能經濟提供一套系統(tǒng)性認知地圖與政策嵌套空間」。
毫無疑問,范式變革之下不僅是技術的升級,同時也需要伴隨社會規(guī)則與全球體系的重構。對此,邵院長提出了硅基世界的「權力三角形」,首先是智能的開采權,即如何穩(wěn)定地向全球提供智能產品,它需要供給國能夠穩(wěn)定地供給算力、數據、算法(即人才),目前看來,世界上只有中國與美國具備這樣的能力。其次是智能的定價權,即將由哪個國家、機構來決定單位智能(每百萬token)的國際市場通用價格。最后是智能的結算權,即以何種貨幣進行單位智能的國際結算。
現今我們正處于從「純碳基」向「硅碳混合」過渡的關鍵時刻,上述體系尚在形成的過程中,是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邵怡蕾院長提出,「未來500天內,我們將能夠看到三重奇點的交織,第一重是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以人工智能與芯片為核心的科技奇點;第二重奇點也已經到來,即以『后美元體系』與數字貨幣為焦點的全球金融奇點;第三重便是圍繞全球秩序與價值觀重構的地緣政治奇點。這三重奇點從未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刻如此交織與重合」。
隨后,邵院長就未來500天AI對于世界的變革,提出了三大前瞻:首先,她認為算法將主導全球生產力,模型即工廠,智能體便是員工,當下的GDP年增長為3%,這一數字很快將增長至10%,而這個增長將是由AI驅動的。其次,在金融領域,穩(wěn)定幣將與智能掛鉤,而人民幣穩(wěn)定幣或將引領算法錨點新秩序。最后,硅基經濟學將成為AI經濟能力的全球標準,推動算法治理與智能主權競爭。
基于此,她認為我國正面臨三重重要的戰(zhàn)略機遇——中國AI的國際定價權,智能如何出海及人民幣智能穩(wěn)定幣。
邵怡蕾院長提出的三大前瞻:技術、金融及治理
正是基于以上觀察,面對金融行業(yè)硅基生產力革命的真實需求,邵院長及其團隊構建了完整的「智能金融新原型系統(tǒng)」:Smith?RM金融推理大模型SiliconFin:SAIFS金融智能引擎
SAIFS金融智能引擎發(fā)布
利刃出鞘,雙核驅動的智能金融新原型系統(tǒng)
最初,基于安全隱私、風險控制等方面的考量,金融領域并未似其他傳統(tǒng)行業(yè)那般直接將AI的強勁動力注入核心業(yè)務中,而是以「工具」的形態(tài)幫助數據量大、結構清晰的任務進行提效,或是以聊天機器人的形式應用于客戶服務。
如今,隨著大模型、Agent快速迭代,AI開始系統(tǒng)性地融入業(yè)務流程中,面向實際行業(yè)痛點與挑戰(zhàn),形成從數據采集→建?!鷽Q策支持→執(zhí)行反饋的閉環(huán),加之模型推理能力的提升,使其在風險評估、投研分析、合規(guī)審查等復雜任務中不僅具備更強的響應能力,也逐步實現了對決策過程的可解釋性與透明度要求。
誠然,隨著大模型及AIAgent的性能及可解釋性持續(xù)有所突破,其在金融行業(yè)中的應用探索也逐步加深。針對于此,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學院院長邵怡蕾及團隊洞察行業(yè)的真實需求,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2025)期間發(fā)布了重磅成果「SiliconFin—SAIFS金融智能未來引擎」。該系統(tǒng)搭建了一套貫通數據底座、模型森林、智能體家族以及落地應用場景的FinAI原型系統(tǒng),面向金融分析、風控合規(guī)、宏觀預測與數據科學這4大關鍵領域,構建出了一個以AI驅動的人機協同金融認知網絡。
據邵怡蕾院長介紹,SmithRM是一個兼顧「因果鏈」與「邏輯鏈」的人工智能金融推理框架,讓模型不只會「給答案」,而是真正回答「為什么」。
金融分析師智能體思睿撰寫的公司信貸報告驅動了數字藝術裝置《金鱗墨池》
而SAIFS金融智能引擎則是從模型進化、模型感知與模型合規(guī)3個方面為FinAI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撐。具體而言,其架構包含了數據層、基礎設施層、智能體層、應用層與內控層。
數據層,團隊構建了「政策、報告、盡調、企業(yè)、行業(yè)、思維鏈」六大核心金融數據池,實現了核心數據的相互協作,并通過10萬條深度標注思維鏈把知識顆粒磨到「神經元」級別,從而構建了SmithRM的底座。在基礎設施層,SmithRM與算力集群通過7x24小時的進化與學習保持模型的活力。在智能體層,4位AIAgent各司其職——「思?!谷温毥鹑诜治鰩?、「律衡」任職安全合規(guī)官、「觀微」擔任宏觀研究員、「織元」則是數據科學家,實現了金融分析任務的人機協作。最后,面向金融領域至關重要的內控機制,該團隊還研發(fā)了FinAI金融能力評測基準FinAIBench,以及金融幻覺檢測器
在「2025WAIC人工智能金融領導者論壇」上,邵院長為到場觀眾現場演示了4位Agent的協作上崗?!杆碱!鼓軌蛟?0秒內讀取大量的多模態(tài)數據,涵蓋行業(yè)、政策、企業(yè)、財務等多方面信息,運用思維鏈數據庫進行了類人的、可解釋的金融分析,并將其整合為一份2萬字0幻覺的報告,包含了行業(yè)情況、財務分析、信用情況、環(huán)境ESG等多樣化信息,并標明了數據來源。更重要的是,基于金融幻覺檢測能夠對「思睿」產出的報告數據進行核驗,確保其可用性。
「律衡」能夠以分鐘級的效率進行金融報告的核驗,同時,金融幻覺檢測器不僅針對AI報告,同時也能夠幫助人類分析師進行內容核查,實現提質降本。
總結來看,當AI在金融領域從工具走向「硅碳共治體」,在技術成長之外,其更應該盡快突破合規(guī)需求下的可解釋性屏障,實時響應行業(yè)的動態(tài)需求。而SAIFS發(fā)布的金融智能引擎SiliconFin擁有數據感知、算法進化、算力代謝和內控免疫四重「生命特征」,未來,「不止于服務市場,更將與市場共同成長」。
結語
自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已成長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AI盛會之一,持續(xù)匯聚前沿技術成果與產業(yè)力量,成為觀察人工智能發(fā)展趨勢的重要窗口。在這一全球矚目的平臺上,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學院(SAIFS)不僅發(fā)布了多項重磅研究成果,還攜手產業(yè)界展示了AI在金融場景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體現出了強勁的科研能力與落地轉化潛力。相信,在硅基經濟學發(fā)展持續(xù)向縱深躍遷之際,SAIFS將為行業(yè)輸出更多高價值成果。
寫給男朋友的催淚情書,總有一句會打動他的心!??潮文字
寫給男朋友的一封情書
寫給男朋友的第1封情書|相識一周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