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主論壇上,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與美國火箭初創(chuàng)公司RelativitySpaceCEO、前GoogleCEO埃里克·施密特進行了一場“爐邊對話”,探討了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上的發(fā)展差異與合作可能。
埃里克·施密特首先比較了中美兩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認為其中一個明顯的區(qū)別就是:中國主要的領(lǐng)先的模型都是開源的,甚至開放權(quán)重的,但美國領(lǐng)先的模型大部分都是閉源的,也不開放權(quán)重。在兩種模式中,施密特更支持開源,認為其好處是每個人可以分享軟件,各方可以合作。但他也不避諱其中的風險,即如果被有心之人或國家利用,負面影響可能會加速擴散。
對此,施密特認為需要在過程中設(shè)置“護欄”,即在大模型的訓練中,與人類的價值觀進行對齊:“因為AI非常強大,在接下來的三年左右,系統(tǒng)會自己進行學習,自我改進。在這一個點上我們要非常小心,要理解他們到底學什么,他們可以學好的事情,也可能學習不好的事情?!?/p>
從防范風險的角度來看,施密特認為最重要的是推動中美兩國之間的合作,因為彼此共同的利益在于,要讓世界穩(wěn)定和平,確保人類能夠控制住這些工具?!拔覀儸F(xiàn)在不知道紅線在哪里,我覺得重要的是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要達成一致?!?/p>
施密特表示,對待人工智能發(fā)展,自己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認為,在接下來的兩年中,會涌現(xiàn)一批智能體,可以通過語言記憶來完成任務,即人類發(fā)出語言指令,智能體記住指令,然后采取行動。這將對每個企業(yè)、每個政府的工作流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跋乱徊降闹攸c就是研究更多深度的推理與更多先進的算法。相信未來5年,我們會在社會上看到很多很好的變化?!?/p>
原標題:《該防止AI學壞了,前GoogleCEO埃里克·施密特:中美合作,設(shè)置護欄》
欄目主編:吳衛(wèi)群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