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守護地球,我將成為“他”的兒子??!#超能力#反轉#萬萬沒想到
中新網呼倫貝爾7月23日電題:巴爾虎草原上的“雄鷹”:守一片青綠護一方安寧
中新網記者張瑋
夏日的朝陽從天際升起,莫爾格勒河泛起金黃色的光芒,喚醒巴爾虎草原上的萬物生靈。達林臺和他的警馬伙計“清風”早早到莫爾格勒河景區(qū)門口執(zhí)勤。
“夏季游客多,入口的車隊每天都會排起長龍?!边_林臺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指揮疏導著車輛。
圖為達林臺和他的警馬伙計“清風”正在執(zhí)勤。王雪瑤攝“95后”的達林臺是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公安局“海東青”騎警隊的副隊長,今年已經是他在這片草原上工作的第六個年頭。皮膚黝黑的他,講起“海東青”騎警隊的故事如數(shù)家珍。
“2015年,我們隊長在那達慕大會現(xiàn)場執(zhí)勤。由于游客眾多,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開車十分不便,于是他靈機一動,向牧民借來幾匹馬,與同事一起騎馬巡邏,不僅靈活便捷,視野還好?!边_林臺說,那一年,巴爾虎草原上便有了一支騎警隊。
陳巴爾虎旗地廣人稀,河流眾多?!爸昂訉Π度绻型话l(fā)情況,開車繞行要60公里的路程,最快也要40分鐘左右才能到達,現(xiàn)在我們直接騎馬蹚水過河,不到10分鐘就能抵達事發(fā)現(xiàn)場?!边_林臺介紹。
“海東青”騎警隊共有12名隊員,平均年齡30歲。他們的防曬面罩、袖章、胸前都印有“蒼鷹”標識。“這就是‘海東青’,一種獵鷹,被稱為‘萬鷹之神’。我們希望這支隊伍像獵鷹一樣奮力高飛,忠誠、勇敢、永不放棄?!边_林臺眼中透著堅定。
“海東青”騎警隊的隊員個個騎術過硬,大多數(shù)隊員蒙語漢語兼通。從小生活在草原上的達林臺4歲開始騎馬,在加入“海東青”騎警隊時,他沒有過多猶豫,“只要需要,我就在。”
每到旅游旺季,隊員們每天都要進行治安巡邏、維持秩序、處置險情、保護草原……每次外出執(zhí)勤,他們總是會帶上一個背包,專門用來撿垃圾。有時,遇上游客試圖開車從草原上“抄近路”,他們也會立刻制止,并將游客引導至公路。
“草原上土層薄,車子碾壓后,遭破壞的草地很難再恢復生機。”達林臺說。
除此之外,每位騎警巡邏時都會在身上帶一個便民醫(yī)療包,為游客提供簡單的醫(yī)療處置物品。達林臺回憶,有一次他在巡邏時遇到中暑的游客,便民醫(yī)療包里的冰袋就派上了用場。
圖為“海東青”騎警隊在草原上巡邏?!昂|青”騎警隊供圖策馬飛奔看似瀟灑恣意,但做起來并不輕松。夏天強烈的紫外線經常將隊員們曬到皮膚過敏,他們只能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冬天,草原上最低溫度可達-40℃,他們要迎著風雪堅守崗位。
沿著陳巴爾虎旗206公里的邊境線,這支騎警隊如雄鷹般守護著牧區(qū)安寧。
“有事給‘海東青’打電話?!碑?shù)啬撩癯Uf的一句話,充斥著滿滿的安全感。
一次,草原上突降暴雨,淹了氈房和棚圈,牧民第一時間找到騎警隊。隊員們在4個嘎查間找了10多天,找回1000多只牛羊。
搬草料、清棚圈、送物資,牧民有需要,“海東青”總能第一時間去幫忙。獨居老人王永利冬季不能放牧,需要拆分草捆喂牛,但是單個草捆重達300斤,老人自己無法完成。隊員們來到老人家,“刨”開草捆,把草料投喂進牛棚。
居住在邊境線附近的老牧民巴圖常說:“‘海東青’總能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
圖為劉睿思(左一)和同事們一起外出執(zhí)勤。王雪瑤攝“海東青”騎警隊很多隊員從小以馬為伴,騎馬對大家來說并不算太難,但要想貼近“實戰(zhàn)”,那就需要更扎實的本領。
劉睿思是騎警隊里的女隊員,因為愛騎馬選擇加入“海東青”。她告訴記者,隊員們經常進行控馬、涉水、長途奔襲等針對性訓練。
“隊里實行專人專馬。從刷毛、喂草料,到給馬洗澡、修蹄,大家全都親力親為。出勤的時候偶爾它們也會受傷,那時候是真心疼。”劉睿思說到這里便紅了眼眶?!八鼈兏覀兪芾哿??!?/p>
因此,隊長時常叮囑每位隊員,執(zhí)行任務時,既要照顧好隊友,也要照顧好自己的“搭檔”。此外,隊里還為隊員們配備了備用馬匹,兩匹馬輪班執(zhí)勤,保證馬匹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上山、下河、穿林、踏雪,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海東青”騎警隊。自隊伍組建以來,他們巡防邊境里程超過12萬公里,救助群眾596人,化解草牧場糾紛98起。
要去執(zhí)勤了,達林臺跨上馬背,笑容燦爛:“在草原長大的孩子,對草原和馬的情感都非常深刻。我能以這種方式回到草原上、守護草原,感到無比自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