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哲瑋
敘利亞南部局勢再次陷入混亂,這次不僅是族群沖突的升級,背后更牽涉到以色列的空襲、部族聯(lián)合武裝以及舊政權的影子悄然復蘇。
朱拉尼的逃亡背后,隱藏了怎樣的深層次局勢?
自敘利亞局勢稍微趨于穩(wěn)定后,南部的緊張局勢再度爆發(fā)。起初,沖突的導火索出現(xiàn)在蘇韋達,主要矛盾是兩個歷史宿敵:德魯茲與貝都因。沖突并非偶發(fā)的小規(guī)模械斗,而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慘烈的戰(zhàn)斗,造成了上百人死傷。聯(lián)合國與紅十字會的現(xiàn)場報告指出,這場沖突充滿了血腥暴力,沒人勸解,連普通民眾也無法幸免。簡而言之,殺戮無休無止,局勢徹底失控。
蘇韋達一帶一直是個特殊區(qū)域。德魯茲教派在這里深耕已久,形成了獨立的社會體系,他們對敘利亞中央政府的管理常顯得漠不關心。貝都因人則是橫跨敘利亞、約旦和沙特的游牧部族,擁有深厚的武裝傳統(tǒng)與家族血統(tǒng)紐帶。早在過去,兩者之間便因爭斗積怨。此次爆發(fā)的大規(guī)模沖突并非突如其來,實際上,早在5月底,德魯茲民兵便控制了多個關鍵水源點,封鎖了重要的交通道路,并開始設立檢查站征收稅款。貝都因部族忍耐了較長時間,終于選擇武力反擊,摧毀了邊境村莊,并焚燒了三處臨時檢查站。
而此時,敘政府軍又在哪兒?沒人回應。大馬士革早已將注意力轉向了其他地方,根本無暇顧及南部的局勢。有分析認為,政府可能對德魯茲實行“自我管理”,變相默認他們的自治行為。但這種“自治”最終失控,局勢迅速惡化。
蘇韋達成為了武裝沖突的“真空地帶”,雙方部隊不斷交戰(zhàn),有德魯茲民兵向貝都因牧區(qū)進攻,貝都因則組織反撲,數十輛皮卡車上裝載重機槍直接進入城區(qū)。就在這種混亂局面中,以色列突如其來地展開了空襲。以色列聲稱,空襲是為了保護德魯茲的“人道安全”,目標鎖定了戈蘭高地附近的幾個軍事設施,包括一個疑似屬于親伊朗武裝的據點。
幾枚導彈落在了蘇韋達郊外,爆炸摧毀了倉庫、一棟民宅和一座通訊塔。通過分析圖像,我認為這次空襲并不像是精準打擊,更像是一種政治信號。以色列空襲南敘利亞的規(guī)模相當罕見,過去以色列多集中空襲大馬士革西部和霍姆斯地區(qū),而這次突入蘇韋達腹地,顯然不尋常。德魯茲一部分人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是“保護同胞”,而貝都因部族則憤怒異常,公開宣稱將對以色列進行報復,事態(tài)也迅速從民族沖突演變?yōu)榭鐕饸ⅰ?/p>
想象一下,當蘇韋達地面戰(zhàn)火未熄,空中又突如其來導彈襲擊,平民無法逃離,局勢一發(fā)不可收拾,陷入多重裂變。以色列的這一舉動不僅激怒了貝都因,也令敘境內的許多反以、反政府、反外干預勢力重新活躍。整個局勢開始失控,聯(lián)合國觀察員也不得不撤離,稱當地的安全狀況已無法保障。
然而,這一切表面上的沖突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動蕩正悄然醞釀。在這場紛亂的背后,有一個人物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朱拉尼,曾是“征服沙姆陣線”的領導人,也是敘反政府武裝中最為復雜和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他的背景復雜,既是反政府力量的核心人物,也曾被國際列為恐怖分子,后來通過政治調解逐步轉型,成為中立的“安全調解人”。不過,最近朱拉尼悄然撤離大馬士革,他的去向據多家阿拉伯媒體報道,很可能是通過敘伊邊境逃往東部。
一段視頻顯示,疑似朱拉尼的車隊凌晨悄然離開,未遭任何阻攔。對于朱拉尼的出逃,官方未作回應,媒體紛紛猜測其原因。在我看來,朱拉尼的撤離與近期發(fā)生的兩起大馬士革高層暗殺事件密切相關。安全協(xié)調官在自家門前遭爆頭,而能源顧問則在飯店外遭遠程炸彈襲擊。這一系列的暗殺事件發(fā)生在大馬士革的核心安全區(qū),短短一周內連續(xù)發(fā)生兩次高層遇襲,凸顯了敘政府安全體系的徹底崩潰。
關于暗殺的責任,猜測眾多,有人認為是以色列特種部隊所為,也有人懷疑是內部清洗。但不論是哪種可能,都表明朱拉尼在大馬士革已經不再安全。他的撤離,或許代表了一種“象征性的投降”。他顯然意識到,如果繼續(xù)待在中央政權的核心區(qū),只會成為下一個被狙殺的目標。作為曾經的“調解人”,如今已無人相信他能維持秩序,不僅上層對他失去了信任,底層也無法依賴他。
更為深遠的意義在于,朱拉尼的離去并非單純的個人逃亡,而是敘利亞過渡政府體系的一次裂變。曾經的中間人,如今已經無法保住自己的位置,預示著整個政府架構的松動和解構。值得注意的是,敘政府軍對此并未發(fā)布任何逮捕令,也未對朱拉尼展開追捕,這無疑表明他的價值已被徹底消解,政府內部的人已經不再看好他,甚至不愿為他背書。
我認為,敘利亞南部當前的局勢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沖突,而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崩塌過程。朱拉尼的離開,無疑是這一過程中的第一個裂縫,而這之后,將會有更多的勢力重新整合和重新配置。蘇韋達的沖突仍在持續(xù),而貝都因部族的動員行動正在加劇,41個部族聯(lián)合聲明宣告與以色列的敵對態(tài)度,顯然這并非孤立事件。這一聯(lián)合聲明標志著貝都因部族的覺醒——這些曾長期處于邊緣地位的部族,已開始公開反抗外敵的壓迫,發(fā)出了“血債血償”的宣言。
這次貝都因部族的動員行動不僅關乎跨境報復,更關乎部族之間的聯(lián)合和認同。41個部族的聯(lián)合行動,足以在政治和軍事上形成巨大的震動。特別是一些部族代表已經開始在蘇韋達周邊出現(xiàn),帶領自衛(wèi)武裝,占據關鍵的高地和水源地,這無疑是為未來更大規(guī)模的軍事沖突做準備。
這種部族動員并未經過中央政府的批準,也未遭到任何地方政府的干預。敘利亞臨時政府對此保持沉默,地方軍方也未發(fā)布警告,這表明各方已意識到局勢失控。在這個混亂的局勢下,貝都因部族不僅要抵抗以色列,也對敘政府軍與德魯茲民兵抱有敵意。現(xiàn)在,蘇韋達已變成了“四方混戰(zhàn)區(qū)”,德魯茲民兵、貝都因部族、政府軍與以色列空中力量交織在一起,局勢錯綜復雜。
這一切意味著,敘南的局勢已沒有任何穩(wěn)定的力量能夠控制,任何一方的崩潰都可能引發(fā)全面性的沖突。在這一過程中,最令人驚訝的則是敘利亞舊政權的復蘇——阿薩德的勢力悄然回歸。蘇韋達西南方向,出現(xiàn)了一支訓練有素的武裝力量,這些人不僅沒有掛上臨時政府的旗幟,甚至還升起了阿薩德時期的老國旗。這些人無疑是敘利亞舊政權的殘余力量,盡管許多人曾在
來源:紅網
作者:綦弘闊
編輯:楊薇愛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