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贏麻了。
豐田2024年的財報公布后,眾人都看傻眼了,天底下竟然還有這么能掙錢的汽車公司?一年營收2.4萬億人民幣,相當于中國七大車企的營收總和。
更夸張的是,豐田凈利潤高達2360億人民幣,是中國七大車企凈利潤的3倍。這七大車企包括比亞迪、上汽、廣汽、吉利、長城、北汽和長安,每一個都是龍頭,但財報放在豐田面前差距明顯,只能說中國車企太苦了。那豐田為什么這么能掙錢?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賣得好。去年豐田全球銷量超過1100萬輛,連續(xù)5年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汽車集團,其中美國市場銷量占比最大,同比增長接近4%,達233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豐田在美國市場不僅銷量好,車價也隨通脹上漲。近年美國因能源波動、供應鏈壓力等因素,通脹水平較高,物價普遍上漲,豐田車價自然也上漲。在量價齊升的背景下,豐田收入增長是必然結果。
豐田掙錢的第二個原因是銷量結構變化。其銷量大盤擴張的同時,結構逐漸向高價方向傾斜。例如2024年,油混車是豐田利潤的主要來源,且越賣越好。2023年,豐田油混車全球銷量342萬輛,占整體比例33%;去年這一比例進一步增長到40%以上,全年油混車銷量超過400萬輛。
自1997年推出第一代普銳斯以來,27年間豐田累計賣出超過2700萬輛油混車,混動車型已成為利潤奶牛。即便去年純電車只賣了14萬輛,不到油混車的零頭,豐田也不慌不躁,在純電賽道上沒有急于發(fā)力。這解釋了為何豐田在新能源轉型上扭扭捏捏、搖擺不定——安安分分賣油混車就能盈利。
豐田能掙錢的第三個原因是沒有allin電動化轉型。當前高舉高打做純電車的車企,財務數(shù)據(jù)普遍不佳。中國車企不用說,去年福特電動車板塊虧了51億美元,是福特唯一虧損的業(yè)務。
為什么做純電車容易虧錢?
首先,為保證競爭力,油改電不被市場認可,至少要花錢打造新的電動車專屬平臺。以豐田為例,此前引以為傲的發(fā)動機、變速箱、低油耗等優(yōu)勢將消失,電池、電機、電控系統(tǒng)需從零開始投資研發(fā),不僅要卷技術、卷速度,最終還得卷銷量才能平攤研發(fā)費用。
除本身造純電車的特斯拉外,其他外資品牌幾乎沒有能拿出手的純電產(chǎn)品。面對中國這樣有規(guī)模、有基礎設施且有政策支持的電動車市場,外資品牌尚且難以立足,在電動化進展緩慢的國家更困難。因此,外資品牌發(fā)力純電車,可預見的只有虧損。
豐田已放風要減緩電動化進程,計劃將2026年全球純電車產(chǎn)量從原計劃150萬輛削減到100萬輛。豐田清楚,不跟中國品牌卷電動車就不會虧損,但也給自己留了后路。
今年2月,豐田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在上海獨資設立純電動汽車及電池公司。
今年4月,雷克薩斯在上海以13.5億元競得一塊工業(yè)用地,占地面積約112萬平方米,地塊出讓年限為工業(yè)用地50年,準入產(chǎn)業(yè)類型為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鋰離子電池制造及其他電池制造。這意味著豐田在上海爭取到了獨資國產(chǎn)雷克薩斯的權利,且只國產(chǎn)純電車。
在上海專門生產(chǎn)純電車,容易讓人想到特斯拉。豐田看上了上海完整的電動車供應鏈,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個人猜測,豐田先讓體量較小的雷克薩斯完成純電轉型,一是規(guī)??煽兀幢闾潛p也有限;二是純電車體驗更符合豪華品牌需求,能與豐田油混車更好區(qū)隔。不得不說,豐田的算盤打得很精。
豐田掙錢的第四個原因是日元貶值,這是關鍵推手。作為全球市場通吃的日本車企,豐田每年靠出口賺大量外匯,再結匯成日元計入利潤。去年豐田從日本國內(nèi)出口約200萬輛,其中54萬輛出口到美國,賺得大把美元。
一邊外匯收入增加,另一邊近年日元持續(xù)貶值,去年對美元貶值超過11%。這意味著豐田把美元換成日元后,無需額外操作就直接增加11%的收入。這不是行走的汽車,簡直是活生生的印鈔機。
但長期來看,豐田有隱憂。
根據(jù)預測,2025財年凈利潤將大幅萎縮35%。首先是電動化滯后,純電車銷量占比過低,智能化水平落后。其次是美國對進口車加征25%關稅,銷量必定受影響。
另外,今年日元未再貶值,導致豐田結匯后收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