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培護士因職場壓力大確診抑郁后跳樓自殺,這反映出醫(yī)院在培訓和心理支持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南京照相館》中,嬰兒啼哭后金老板殿后,日軍為什么沒有繼續(xù)追林毓秀?
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guān)系并育有私生子正接受調(diào)查,哪些信息值得關(guān)注?
中新網(wǎng)北京7月22日電(記者韓輝)記者22日從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獲悉,近期多位南僑機工后人相繼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多批實物資料,進一步豐富了僑博南僑機工系列館藏。
滇緬公路上的行軍床和皮箱
在本月初舉辦的“螺旋槳切割云層的聲音——飛虎隊歷史記憶與和平守望特展”開幕式上,南僑機工郭六成之子郭振華和孫女郭文麗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了郭六成在滇緬公路上實用的行軍床和用來裝藥品的皮箱。
郭六成1917年出生于新加坡,22歲時作為機工隊員經(jīng)緬甸回國參加抗戰(zhàn)。1942年,他在巫家壩機場維修無線電臺和通訊設(shè)備,后被選派為特遣隊,空投到緬甸為盟軍收集情報,之后一直留在緬甸。
南僑機工郭六成的行軍床和皮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據(jù)介紹,這張?zhí)厥獾男熊姶彩枪稍诘峋捁飞想S車攜帶的物品。平時,它是機工們休息的床;不用時,可折疊起來放在車上;情況緊急時,還能變成簡易擔架。
1953年,為響應(yīng)建設(shè)新中國的號召,郭六成攜家人從緬甸回國。本次捐贈的皮箱是郭六成1939年回國時所攜帶,在滇緬公路運輸物資時用來裝盤尼西林、云南白藥等藥品。
郭六成第二次到緬甸時沒有拿這個箱子,后來由家人帶到緬甸,直到再次回國時又帶著歸來。皮箱表面部分皮已脫落,箱鎖和四角鐵片上的斑斑銹跡,見證了他輾轉(zhuǎn)流離的經(jīng)歷,更彰顯了南僑機工們真誠不移的赤子之心。
“父親非常珍視這些工具”
7月11日,南僑機工李飛鵬之女李雯湘、李文淑來到僑博,捐贈了父親在抗戰(zhàn)時期使用的修車工具。1939年,僑居緬甸仰光的李飛鵬作為第四批機工回國,投身到滇緬公路的運輸工作中。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他和隊友們懷揣著抗日救國的堅定信念,夜以繼日地搶運軍需物資、搶修車輛。
李飛鵬多次在日軍的炮彈轟炸下死里逃生,即便身患瘧疾,依然堅守崗位,堅持運送軍用物資。1942年惠通橋被炸斷,南僑機工遭遣散,他四處流落,躲避日軍的搜索。新中國成立后,李飛鵬又積極投身江西交通事業(yè)建設(shè),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南僑機工李飛鵬的修車工具。(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本次捐贈的修車工具包括鋸弓、半圓銼刀和固定扳手。李雯湘介紹說,父親十分珍視這些工具,解放后仍一直使用并精心保存。深受父親“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教誨的影響,李雯湘投身社區(qū)志愿服務(wù),并積極促成南昌市青山湖區(qū)南鋼街道建設(shè)南僑機工主題街區(qū),向當?shù)孛癖娭v述南僑機工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駕修兩能者”的修車用帆布墊
利漢平1910年出生于泰國,祖籍廣東梅縣(今梅州市)。年輕時,他就掌握了精湛的汽車駕駛和修理技術(shù),回國前在吉隆坡經(jīng)營車行生意。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利漢平多次捐款捐物支援祖國抗戰(zhàn)。
1939年,利漢平以“駕修兩能者”的身份報名成為第四批機工隊員,經(jīng)緬甸回到云南昆明,編入西南運輸處第17大隊,先后在滇緬公路、滇黔公路、桂越公路搶運抗戰(zhàn)急需物資。
由于行車時間長、路況差、運載重,加上經(jīng)常遭遇日機追擊掃射甚至狂轟濫炸,機工們開的車常會發(fā)生故障。除極少數(shù)嚴重損壞外,絕大部分車輛需要就地緊急搶修。不論身處何地,也不論什么路況,車一旦拋錨,機工就需要迅速拿起工具包,將修車帆布往車底一鋪,鉆入車底檢修,并將拆下的零部件小心放在帆布上,使其不被塵土侵染,保證搶修后車輛的正常運轉(zhuǎn)。
時間一長,零部件上的機油就滲透在這塊帆布上,留下大小不一的斑塊。這些斑痕成了那段歷史遺存的痕跡。利漢平在1949年回到梅縣時,把這塊帆布墊留在了老家,他的兒子利果林后來一直使用并將其保存下來,并于近日捐贈給僑博。
南僑機工溫祺芳回國前的合影照片。(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南僑機工回國前珍貴合影
溫祺芳1914年出身于廣東梅縣,19歲移居馬來亞學習汽車修理,后在新山開設(shè)溫公司汽車修理鋪。1938年,他參加馬來亞抗敵后援會,并在1939年變賣溫公司,發(fā)起組織新山區(qū)華僑回國工程服務(wù)隊,作為第二批機工回國參戰(zhàn)。
在回國前,機工們在溫公司門前留下了珍貴合影。到云南昆明后,溫祺芳進入西南運輸處貴陽第二修理廠。1940年5月,他和機工同伴一起開車到重慶,找到八路軍辦事處,經(jīng)同行回國的機工介紹加入了八路軍。1941年2月,溫祺芳開車抵達延安,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在延安期間,溫祺芳先后任軍工局修理部生產(chǎn)管理員、溫家溝兵工廠技術(shù)員和兵站汽車隊技術(shù)指導(dǎo)員。1945年5月,溫祺芳隨部隊南下,隨后轉(zhuǎn)赴東北,為東北解放和建設(shè)做出積極貢獻。1953年,溫祺芳到長春參加建設(shè)第一汽車制造廠,1959年參加籌建建筑工程部第六工程局并任副局長,1972年調(diào)任國家建委第一工程局副局長。1981年離休。
近日,溫祺芳的女兒溫阿榮將父親130多件實物資料捐贈給僑博,其中包括1948年解放東北紀念章、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開工紀念章、大慶全民會戰(zhàn)紀念章、歷史照片、收集整理南僑機工資料的通信等。
這些實物資料詳細記錄了溫祺芳回國抗戰(zhàn)、參加革命和投身新中國建設(shè)的一生,見證了南僑機工用行動詮釋愛國情懷的經(jīng)歷,成為這群“海外赤子”跨越山海奔赴國難、篳路藍縷建設(shè)祖國的鮮活例證。(完)
杰出的說話能力不是天生的 而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yǎng)訓練的 我最想學的說話技巧 暢銷珍藏版 用精練的語言 睿智的話語、 全新的理念,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 深入淺出地向你揭示勝人一籌的說話本領(lǐng), 是一本內(nèi)容全面、 技巧豐富、 方法實用的說話技巧工具書。 希望此書可以為你的人生提供最有效的幫助, 讓你的口才藝術(shù)更上一層樓, 使你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擴展得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