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網友們說的那樣,既然是走過場,"那這種公司,按他所說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難道真的是僅僅滿足員工與單位的情緒價值么:我假裝自己體檢了一次?
撰文丨張明揚昨天(7月30日)上午,愛康集團董事長張黎剛的幾句"大實話",捅破了體檢行業(yè)的天。
當你指望說,一個幾百塊錢的體檢能幫你什么病都查出來,而要查單一的病,都花幾千幾萬塊錢的時候,你認為這樣的情況存在嗎?
張董事長說這番話時,或許還很得意,不僅泄了憤,懟了那位"十年體檢未提示患癌風險,確診已是腎癌晚期"的老客戶張女士,還順便規(guī)訓了一下公眾的體檢觀人生觀世界觀,樹立了自己行業(yè)領袖的地位。
公眾自然是如夢方醒,全中國的體檢機構高層們恐怕也是一夜無眠:行業(yè)內幕曝光了,天塌了。
01
最近,愛康集團與張董事長遇見了一位硬茬。
北京42歲執(zhí)業(yè)律師張曉玲于2013年至2023年連續(xù)十年在愛康體檢,報告均未提示癌癥風險。2024年,她被確診為右腎透明細胞癌并轉移;2025年,她發(fā)現骨轉移后質疑愛康檢測準確性,并要求愛康提供十年的體檢標本、影像資料和數據。
面對質疑,愛康選擇了全面硬剛,高調宣稱"愛康無責","不存在對于腎臟檢查漏診或誤診情況"。
愛康對于此類醫(yī)療糾紛早已是身經百戰(zhàn),在國內敢開體檢機構,如何處置投訴恐怕比體檢本身更構成"核心競爭力"。僅在黑貓投訴平臺,關鍵字含有"愛康國賓"的總投訴量高達1307條。
或許因為在投訴界勝多敗少,愛康此次有點托大了:非但沒有大事化小勾兌解決,反而召開了一個盛大的媒體說明會;沒有尋求私下妥協(xié)也就罷了,還以"虛構事實、散布謠言"為由向法院正式起訴張女士。
很顯然,張董事長有點飄了,打心底里就看不上張女士:幾百元的體檢你還當真了,你們這些窮酸每年花這點錢,就想來訛我?
于是,就有了張董事長這番妙語如珠。
發(fā)布會中有個細節(jié)很有意思。有記者提問,"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近千條關于愛康國賓的投訴,想問一下公司是如何處理這些投訴的?"張黎剛接過話筒,"今天,我們第一次,公開這一千多條投訴都是怎么樣的投訴……"突然,直播戛然而止。
這才是愛康賴以發(fā)家的核心商業(yè)秘密啊。
02
說來也巧,張董事長侃侃而談時,我正在上海一家三甲公立醫(yī)院自費體檢。等叫號時,手機上的某個APP突然推送了張董事長的金句。
我倒也沒很震驚,但第一時間對老婆說:"還是我們這種體檢靠譜啊,他們那種體檢就是騙鬼的。"
當年,我也是愛康這一類民營體檢機構的重度消費者,體檢生涯甚至比張女士還要漫長,十幾年至少的。
年輕時也不懂事,每次體檢都不情不愿,就像走一個過場,拿到所有項目的"蓋章"后便如獲大赦,最期盼的就是最后那頓餓了一個上午后的"體檢早餐"。當然,很多年后,我才像張女士一樣明白過來,原來體檢機構也在走過場。
是什么時候開始察覺到這些體檢機構不靠譜呢?大概是40歲前后吧,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現身說法,勸我去大醫(yī)院做一次"真正的體檢",體檢機構"查不出大病"幾乎成為了中年人的共識。
想想也是,去那些機構體檢,無非是每次都告訴你脂肪肝浸潤(我這么胖當然脂肪肝),視力不好(戴眼鏡當然不好),腰肌勞損,抽了一堆血就像白抽的。
大家就回憶回憶,身邊親友的大病,有幾個是在體檢機構發(fā)現的。
為什么我被體檢機構"誆騙"了很多年?畢竟他們的套路并沒那么高明。一大原因當然是因為以往沒有張董事長這樣的真漢子,從業(yè)者都小心翼翼地自覺維護著大局;但我自身的原因恐怕也不小,年輕時不覺得體檢和身體多重要,由著體檢機構"上下其手",甚至還覺得這樣走過場的體檢挺好。
等人到中年,身體機能衰退及死亡的恐懼開始真切襲來時,自然就無法再容忍張董事長們的"中國式體檢"。
不過,我們很多人所謂不容忍,也就是繞著愛康們走,自費去公立大醫(yī)院,花上少則五千,多則上萬的錢,去做一次"真正的體檢"。
什么叫真正的體檢?在我看來,就是要有CT,要有癌癥篩查,隔幾年還能做一次胃腸鏡,有什么問題醫(yī)生當場給你答疑解惑,甚至直接約??崎T診。
03
體檢機構的收費的確不貴,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共謀者"。
去愛康體檢的人,很少是自己花錢的,大多都是"公司福利"。
每年讓員工免費體檢一次,已算是國內現代企業(yè)的標配。但又有幾個體制外單位愿意花幾千元讓員工去做一次真正的體檢呢?于是,幾百元的"愛康套餐"便成了皆大歡喜:員工感受到了福利,單位自覺盡了責任,愛康賺了錢。
但你看有多少體制內單位會讓員工去愛康體檢?
張董事長有一點的確沒說錯,區(qū)區(qū)幾百元,可能真的檢查不出什么。
但是,正如網友們說的那樣,既然是走過場,"那這種公司,按他所說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難道真的是僅僅滿足員工與單位的情緒價值么:我假裝自己體檢了一次?
既然張董事長這么坦誠,不如更坦誠地說說,幾百元的愛康套餐,究竟能檢查出什么?那些消費者身上流出的試管血樣,是不是連檢都不檢,就當廢物一樣倒掉了?
一個這么大的行業(yè),完全靠騙局活著,夸張程度直追緬北電詐,以及傳說中的嘎腰子。
前些年,我和朋友在愛康們體檢時,還額外自費花了幾百元,報名了一個癌癥篩查項目,但我并沒有感受到任何"增值服務",可能對于張董事長們而言,這本來也沒有什么區(qū)別,主打的仍舊是一個情緒價值:消費者們多花了點錢,買了"安心"。
張董事長們的算計很可能是:大多人本來也不會得絕癥,等得了他們也有一整套卸責反訴的成熟辦法,因此又何必花大價錢去升級整個體檢系統(tǒng),成為"真正的體檢"。
04
很可惜,張董事長這次不小心曝光了行業(yè)內幕,這個游戲以后可能真的玩不下去了。
年輕員工們原來還能自我洗腦,"檢了總比不檢好,多少有點用",實在不想用還能轉送家人;單位原來還能自我合理化,經費有限,只能買"愛康套餐",也算對得起員工了,畢竟還有頓免費早餐。
但體檢機構們真的會由此倒閉嗎?我看不會。
大概率的結果是,愛康和張董事長,真的有可能作為反面典型,被市場教訓一通;而體檢機構們紛紛簽下承諾書,也作出一些痛改前非的姿態(tài),繼續(xù)體檢,然后幾年后順勢漲些價。
在這個經濟下行的大周期中,無論是員工,還是監(jiān)管部門,也很難強求民營企業(yè)拿出幾千元給員工體檢。
經費加不了多少,體檢又不能停,中國又怎么能缺得了愛康們?
此事在框架內無解。
如果真的要求解,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將體檢與醫(yī)保打通,作為全民福利,但看到目前捉襟見肘的醫(yī)保資金,我默默地決定就此打住,不再建議。
我們可以且只能期待的是:張董事長痛哭流涕地出來道歉,以另外的方式繼續(xù)滿足公眾的情緒價值;有關部門來一次監(jiān)管風暴,體檢機構紛紛表示"幾百元也能查出點啥"。
現在壓力就都到張董事長那里了,我們坐等。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科普|鏡中世界與我們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薦書|香格里拉在哪里,讓我們去找尋
哲學書單推薦:在懷疑中尋找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