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產品可以快速迭代,而硬件產品從0到1,每一步都寫滿了“不可逆”。從概念驗證到量產交付,硬件產品的每一個決策都關乎成本、周期與成敗。本文將結合真實項目經驗,系統(tǒng)拆解硬件產品從立項到落地的關鍵路徑,涵蓋需求定義、方案選型、打樣驗證、供應鏈協(xié)同等核心環(huán)節(jié)。如果你正準備踏入硬件世界,或正在為項目推進焦頭爛額,這篇文章將為你提供一份實戰(zhàn)指南與思維地圖。
從純軟件轉硬件產品已有兩年,通過IPD流程方法論落地了兩款VOIP移動手機。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通俗地說就是基于Internet網絡的電話,優(yōu)勢是話費降低、功能豐富、通話質量好。本文主要介紹IP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方法。
IPD流程包含8個階段:TR0(市場分析階段)→TR1(需求與方案評審)→TR2(設計規(guī)格評審)→TR3(設計驗證評審)→TR4(工程樣機驗收階)→TR4A(試產準入評審)→TR5(試產轉首次量產的準入評審)→TR6(完成首量)→TR7(穩(wěn)定量產)。TR(TechnicalReview)是技術評審,
TR0市場分析階段
TR0是市場分析階段,重點圍繞“做什么”及“能不能做”,產品立項前的高層決策評審。老板叫你做份TR0報告,大腦一片空白,細細一想(掉細胞又掉發(fā)),需要以下要素
市場分析:市場盤子有多大,市場玩家及份額分析。趕緊出發(fā)去找行業(yè)報告、各個玩家的財報等
產品定位:回答做什么?關注用戶,明確目標用戶、用戶痛點、使用場景分析
競爭策略:關注對手,明確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包含外觀、功能、體驗、銷售渠道、價格等方面
可行性分析:實現(xiàn)風險有哪些以及解決方案
成本及利潤分析:針對市場可接受的目標價格和公司的利潤模型,倒推成本要求;評估成本可行性,有條件地可買回來競品進行成本分析和學習;利潤分析要回答這款產品的盤子有多大,各個區(qū)域的銷量占比,預測年度銷售額
TR1需求與方案評審
TR1階段會敲定主芯片方案選型,進行技術可行性方案評審,完成核心技術風險排除。產品經理在該階段重點負責輸出產品需求包:ID需求、硬件需求、軟件需求、文檔需求、包材需求、兼容性需求。
ID需求
ID(IndustrialDesign)是對一個硬件產品的外觀造型、使用方式、人機交互進行設計,比如產品外觀風格、尺寸、重量、屏幕大小、按鍵、接口類型、喇叭、麥等要求。所有影響外觀設計的要素要提好要求,比方說機械按鍵要細到按鍵位置、鍵程、按鍵間隙、是否需要背光燈等。
產品經理可借助3D設計圖和外觀銑樣結合來判斷外觀是否符合市場需求。ID定稿后,會移交給CMF和結構。CMF分別指代了C(Color顏色)、M(Material材料)、F(Finishing表面工藝),CMF設計師設計產品顏色、材料、工藝、紋理,影響了產品風格和質感。結構設計師會進行內部裝配設計,產品經理在結構裝配不下時需要調整外觀時介入決策。
硬件需求
需要構建好硬件優(yōu)勢,明確核心/差異化功能所需要依托的硬件。硬件需求列表包含主芯片、存儲、無線(Wi-Fi/Bluetooh)、震動、傳感器、接口、電池、電源、絲印等需求。產品經理要給出最耗性能場景,進行性能和功耗摸底,輔助主芯片和存儲選型。
硬件方案和成本常常存在沖突,這塊要求產品經理有很好的功能價值度判斷能力,決策要非常謹慎,硬件后期變更成本高且落地周期很長。
軟件需求
軟件需求重點關注版本發(fā)布時間、版本意義。首個版本圍繞賣點構建核心競爭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需求要講清楚為什么干這件事?好處是什么?不做會怎么樣?需求要重點關注場景和競品分析。
場景分析即解決什么用戶在什么環(huán)境下的什么問題。舉例續(xù)航要區(qū)分理想環(huán)境、出廠默認情況、用戶高頻使用功能開啟、全部功能都開啟下的要求。異常場景很容易被遺漏,比方先插電源充電再裝電池如何反應。
產品文檔需求
從用戶需求出發(fā)設計文檔需求,主要有QSG(Quickstartguide,快速入門指南)、Datasheet(產品手冊)、UserGuide(用戶操作手冊)、AdminGuide(管理員指南)、部署文檔等,由于涉及海外市場,還要考慮中文和多國語要求。
產品包材需求
產品包材需求主要是產品的包裝設計,需要考慮合規(guī)性、環(huán)保性、用戶操作便捷性。目標市場是否有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是否需要在包裝盒上打印認證標簽方便海關快速識別等。
兼容性需求
VOIP設備作為通訊終端設備,作為配套解決方案,需要兼容主流的PBX(PrivateBranchExchange)PBX合作伙伴。涉及配件,可能要兼容主流的藍牙耳機等。
TR2設計規(guī)格評審
TR2階段需要進行硬件原理圖和系統(tǒng)方案設計,產品經理要完成需求說明書輸出和評審,配套交互視覺設計輸出和評審。
TR3設計驗證評審
TR3進行硬件PCB發(fā)板、軟件詳細接口設計和測試用例設計。結構工程師會提供結構銑樣機器進行確認,通過后會進行結構開模,明確T0樣機時間。
硬件工程師、結構工程師、ID設計完可以粗步定下來硬件成本。
TR4工程樣機驗收
產品經理需要對T0樣機進行UAT(UserAcceptanceTesting,用戶驗收測試),T0樣機比較粗糙,關注功能性和體驗性,比如接口易插排、掛墻使用等,有問題要及時反饋改模。
TR4A試產準入評審
TR4A通過進入試產,會誕生小幾百臺試產機器,且有可配套Alpha測試軟件。為了保障產品質量及有競爭優(yōu)勢,產品進入做精品環(huán)節(jié):個人試用→部門集中試用→內部實驗局→外部實驗局。
個人試用參照需求列表和說明書驗收,輸出問題清單,盡可能提升個人驗收水平。部門集中試用時,產品經理需要策劃驗證項,包含核心功能、新功能、風險功能等。組織集中試用后,UAT后輸出產品試用報告,更新Alpha版本。
內部實驗局FAE(FieldApplicationEngineer)、銷售會參與日常試用,F(xiàn)AE會輸出內部實驗局報告,目的是最大化在內部暴露問題及多角色判斷產品具有競爭力。外部實驗局會邀請渠道客戶進行測評,通過是關系比較好、配合度高、有需求的客戶測評,外部實驗局若反饋質量問題或者競爭力不足,會卡產品上市。內外部實驗局完成后會輸出可商用的Beta版本。
試產機器數(shù)量分配包含產品試用、PBX認證、展會、研發(fā)樣機等。外部實驗局的機器要求是與量產標準一致的試產機器。
TR5試產轉首次量產的準入評審
TR5通過進入首量,Beta版本需要提前于首量一周時間準備好,才能趕上產量配套。
TR6完成首量
TR6階段會有小幾千臺量產機器,軟硬件達到可渠道送樣狀態(tài)。銷售會去篩選有量的渠道客戶名單進行送樣測試和新品導入,產品在這階段要收集鋪樣反饋。為了加速產品推廣上量,產品經理會發(fā)布送樣政策,渠道可以優(yōu)惠價采購樣機。產品價值傳播對上量至關重要,內部需要對銷售進行新品培訓賦能,外部需要對渠道客戶開新品發(fā)布會。
TR6主要監(jiān)控初期量產質量,進行量產穩(wěn)定性評審,只有一次性生產良品率大于閾值才能進入TR7。
TR7穩(wěn)定量產
TR7階段產品就轉穩(wěn)定量產,可開放下單及公開上市。上市材料有官網、產品宣傳視頻、社交媒體宣發(fā)(領英、Youtube等)、Flyer(宣傳單頁)、BattleCard(競爭優(yōu)勢)等。
重生奇跡mu中各個地圖
重生奇跡mu中各個地圖新手地圖勇者大陸:位于奇跡大陸中央,終年陰雨潮濕,是劍士、魔法師等職業(yè)的出生點,適合30 級前玩家練級,有很多NPC,交通要道,玩家聚集多,特色怪物有蜘蛛、幼龍、牛怪等23。仙蹤林:又名“精靈村”,在奇跡大陸東方,是弓箭手故鄉(xiāng),20 級前弓箭手適合在此練級,人口較少,怪物相對較弱 而且在重生奇跡惡魔廣場的活動設定中,以團隊模式參加惡魔廣場的參與者能夠享受到30%的經驗加成,意思就是組隊通關最終所收獲的經驗更多,所以組隊刷惡魔廣場才是最好的選擇|_。另外,建議隊伍之中必須有魔法師與敏弓,因為前者是輸出之王,后者的技能在引怪方面極具優(yōu)勢,一個引,一個打,輕輕松松就能通關惡魔廣場-|。探索《奇跡重生》卡利瑪神廟:裝備與怪物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