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曝山姆多款產品偷偷減重,紫色抽紙 3 年來價格沒變重量卻縮水 8%,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據(jù)央視報道,歐盟在7月18日批準了第18輪對俄制裁方案,禁止俄羅斯使用北溪天然氣管道,大幅下調俄石油出口價格上限,首次對印度的俄最大煉油廠實施制裁,同時將22家俄羅斯銀行從SWIFT國際支付系統(tǒng)剔除,進一步孤立俄羅斯金融業(yè)。
對此,美國暗自高興。
俄烏沖突的本質,表面上看是烏克蘭加入北約、威脅俄安全利益,但實質是美國遏制、破壞俄歐一體化,防止俄歐能源與產業(yè)聯(lián)合做大。若俄歐聯(lián)手,將重塑歐亞大陸地緣經濟格局,對美國構成系統(tǒng)性挑戰(zhàn)。
歐盟45%天然氣、50%的煤炭要從俄羅斯進口。俄能源與德法工業(yè)技術結合,可使歐亞大陸形成“資源—制造”閉環(huán),這將是美國的“噩夢”。北溪管道作為實體紐帶,曾被視為“華盛頓眼中釘”,因其將直接動搖美國“離岸平衡手”的根基。
俄天然氣價格長期低于美國LNG30%-40%,為歐洲化工、汽車等產業(yè)提供顯著成本優(yōu)勢。德國巴斯夫等化工巨頭依賴俄氣維持全球競爭力,而能源斷供后其部分產能被迫轉移至中美。若持續(xù)合作,歐洲制造業(yè)成本優(yōu)勢可能擠壓美國高端產業(yè)空間。
更要美國老命的是,俄歐能源交易以歐元結算為主,助推歐元國際化。2017-2021年,歐元在全球支付占比達35%-40%,首次超越美元(37.64%)登頂全球。,動搖美元霸主地位。若此趨勢延續(xù),可能加速“去美元化”,這是美國絕對不容出現(xiàn)的。
于是,便有了俄烏沖突,有了美歐聯(lián)手制俄,有了歐盟能源成本飆升,進而引發(fā)歐洲通脹與產業(yè)外流,如巴斯夫、Northvolt電池廠棄德赴美,德國經濟2023年連續(xù)兩季度萎縮,進一步削弱歐元根基。
為阻止俄歐靠近,美國發(fā)動多重絞殺。物理切斷能源紐帶,施壓德國叫?!氨毕?2”(2022年2月),后炸輸氣管道,徹底斷絕俄氣直供,迫使歐盟以4倍的高價采購美國LNG,推高歐洲通脹至歷史峰值。同時以“價值觀聯(lián)盟”,逼迫歐洲對俄制裁制裁再制裁,前后18輪,徹底讓歐俄斷絕關系。
更令人不解的是,俄烏沖突打了三年多,美國賺了個盤滿,俄占領了大片土地,而歐盟既要掏錢援助、接收難民,又要高價買能源、外遷企業(yè),還要忍受美國的高額關稅,但就是這樣,他們仍不改初衷,“一條道跑到黑”。
最近,美歐通過了所謂援烏新機制,由北約采購美國的武器裝備,轉手援助烏克蘭,這真是美國供貨,歐洲買單,烏克蘭使用“一條龍”服務。
歐盟不是冤大頭是什么?
俄歐本可形成“大陸聯(lián)盟”平衡美國,但歐洲戰(zhàn)略自主缺失使其淪為博弈棋子。匈牙利外長直言:“歐洲正按美國指令毀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