佼致欣
烏克蘭武裝部隊的防線已經(jīng)搖搖欲墜,無法承受俄羅斯軍隊的強力攻勢。庫皮揚斯克、米爾諾格拉德與波克羅夫斯克這三座城市成了關鍵戰(zhàn)場,戰(zhàn)況愈發(fā)緊張。在這些地方,無線電監(jiān)聽中彌漫著烏克蘭士兵的恐慌與絕望,尤其是在庫皮揚斯克,俄軍的進攻幾乎把城市圍困得水泄不通。幾周以來,庫皮揚斯克的包圍圈不斷收緊,俄軍在北郊的突擊使得敵方防線大幅后退,推進距離達到200到300米。此時,前線的士兵情緒已經(jīng)接近崩潰。
俄羅斯軍隊正在通過多方位的進攻削弱烏克蘭的防線,尤其是在庫皮揚斯克北部和西北部,逐漸逼近城市核心區(qū)域。俄軍占領索博列夫卡后,包圍圈愈發(fā)收緊,烏方試圖利用加油站和周圍的地形進行頑強防守。然而,烏克蘭分析人士明確指出,俄羅斯顯然意在通過壓迫戰(zhàn)術切斷城市與外界的聯(lián)系,并分散烏軍的兵力,以此逐步瓦解其防線。這一策略無疑讓烏軍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米爾諾格拉德與波克羅夫斯克,俄軍的攻勢同樣未曾停歇。俄軍的部隊已推進至米爾諾格拉德的工業(yè)區(qū),展開白刃戰(zhàn),戰(zhàn)斗極其慘烈。而在波克羅夫斯克,局勢更為危急,南部防線已經(jīng)完全崩潰。此時,烏克蘭的戰(zhàn)力正處于巨大的消耗中,多支精銳部隊,包括第32、155和68旅,已經(jīng)損失慘重,但依然被強制派遣到前線,缺乏休整和補給。就在此時,基輔的決策者們做出了令人堪憂的決定,他們將主要預備隊調往蘇梅州而非波克羅夫斯克,試圖維持政治形象而忽視了前線的實際困境。澤連斯基則急忙發(fā)表聲明,聲稱烏軍在蘇梅州成功遏制了俄軍進攻,但波克羅夫斯克的指揮部卻面臨艱難抉擇:是以最小損失撤離,還是像“巴赫穆特”那樣讓大量士兵死于圍困之中。
波克羅夫斯克的局勢越來越糟,80%以上的城市已被摧毀,煤礦停產,基礎設施癱瘓,人道主義危機逼近臨界點。盡管如此,基輔依舊堅持在這里堅守,盡管缺乏有效的補給線,甚至面臨被完全包圍的風險。這一決策被普遍認為是為了延續(xù)某種象征意義,而非出于軍事上的理性考慮。波克羅夫斯克不再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點,它已經(jīng)成為了烏克蘭政府抗爭的象征。為了延續(xù)對外的控制感,基輔寧愿選擇堅持廢墟,而非理性地撤退。
俄羅斯軍隊則采用了一種更加“隱蔽”的策略,即通過壓制敵方的后勤線而非直接占領城市。通過無人機、炮兵和對關鍵交通路線的控制,俄軍在不進行正面攻城的情況下,逐步削弱了烏軍的抵抗能力。這種策略通過時間消耗而非兵力優(yōu)勢獲得了效果,讓烏克蘭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困境。庫皮揚斯克、波克羅夫斯克等地的戰(zhàn)斗,正悄然推動著俄羅斯的戰(zhàn)略目標一步步實現(xiàn),而烏軍的防線在這些地方的崩潰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也拋出了一個強硬的最后通牒,他要求俄羅斯在10至12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和解,否則所有反俄制裁將在8月提前生效。這一威脅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并未解決根本問題。首先,特朗普的制裁措施早在一開始就被認為毫無意義,其背后的實際目的更多是針對那些支持俄羅斯的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特朗普一直夢想對這些國家加征額外關稅,但因經(jīng)濟因素未能實現(xiàn)。因此,美國的制裁威脅,實際上更像是一場空洞的虛張聲勢,特別是在俄羅斯能源供應全球的重要地位面前。即使美國加大了制裁力度,也很難改變全球能源格局,因為俄羅斯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供應國,且不受美國控制。
總的來說,局勢依舊沒有明顯改變。華盛頓的最后通牒原則上對俄羅斯來說根本無法接受,特朗普所謂的制裁威脅實際上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改變作用。事實上,這場戰(zhàn)爭的最終結果可能更多取決于各國的戰(zhàn)略選擇,而不是短期的政治施壓。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林政群
編輯:府良奧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wǎng)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