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杭州是試駕理想i8。來之前期待并不大,覺得重頭戲應該在i6。因為從紙面信息來看,i8似乎是一個索然無味的車,大概就是MEGA青春版?
來了之后聽@貝夫司機的專家級講解,現(xiàn)在我覺得i8這個車很重要,可能比i6更有趣。也許是慢熱的車,因為很多價值點是內秀的,但長期看我認為大概率能慢熱起來。也不知道,現(xiàn)在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就挑點重要的說說。
第一,就算是青春版,小也有小的好
今天開MEGA,因為車并不算太寬,1965mm,所以正常情況前向行駛并不會感覺大車感;只在狹窄路口轉向時,要考慮車尾,才會想起來這是一個大車。從好開的角度講,車寬比車長的影響更大。
理想i8短了很多,更窄一些,達到了1960mm(如果我沒記錯)。理論上,應該會比MEGA好開得多。車頭短、前排視野好,也會營造出好開的感覺。我還沒開,也談不了開的感受,猜測開起來應該和4.9米的燃油SUV差不多——這個尺寸的車不小,但還談不上難開的大車感。
車是短了,但由于把原生純電架構發(fā)揮得比較極致,所以里面空間還可以,應該是比L9更好一些。要講三排都舒服,那MEGA肯定更舒適,但從大部分用戶的角度來看,i8也已經足夠舒服了。除了那種每天都是六七人出行的大家庭外,第三排主要還是一個有和無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i8的適用面更廣一些。
近1000座高速超充站,這是獨特優(yōu)勢,可以認為基本解決了純電車的里程焦慮問題。考慮到高速補能的優(yōu)勢,做個近似,720公里的CLTC續(xù)航可以當成別家的800公里來用。這么一來,理想i8可能會成為“沒有里程焦慮的、比較好開的、三排都坐得舒服的智能SUV”,這可以說是一個新品類。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理想i8也會搶一些五座SUV的市場,因為六座車只要不太貴、不難開,那實際上當成四座、五座使用時,都是比五座SUV更舒適的。那五座SUV應該去干啥呢?
兩種選擇,一種就是做便宜一些,另一種就是做運動一些。就像雷軍說的一樣,SUV中的"S"代表的是"Sport",所以要做小米YU7。目前可以談得上運動的新能源SUV,還有小鵬G9、嵐圖FREE+。問界M5也算一個。
原生純電平臺的車小空間大、高速超充來解決純電里程焦慮,這兩個解題思路是和我想的一模一樣的。關注我的人應該注意到,我大概從2020年就一直在講這兩個思路了。
第二,新一代內飾。
今天網上流傳了一些泄露圖,仿佛一成不變。那個環(huán)境與角度,對實車表現(xiàn)來說相當不利。我今天坐在里面,感覺還是變化挺大的,和之前坐在L9或MEGA的感覺并不一樣。
內飾的感覺比看外觀還好一些。相對于理想本身來說,我覺得改動已經足夠大了。畢竟,理想想做的應該還是新時代的大眾,而不是新時代的保時捷。一些功能上我也提了一些建議,比如星環(huán)內飾燈是否可以考慮一下大眾ID.Light的功能性。
第三,外觀。
實車前臉、尾部,比照片更好一些。側面的話,背溜得很厲害,對風阻有利,這應該是追求極致的一種理念表達,也許在將來被證明是正確的。不過就目前來說,以我當下的主觀審美來看,我覺得少溜一些角度,可能會更好看一些。當然,審美這種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第四,NVH。
這一點應該是驚喜。MEGA之所以貴,是因為NVH做到了第一,而在中國的文化與產品偏好中,靜就是高端、就是豪華。那MEGA的NVH做到第一,貴有貴的道理,長期使用過程中,用戶也會天天覺得雖然貴,但買得值。
MEGA能做到這一點,倒不是說理想的NVH團隊就天下第一,我覺得頭部車企都不會差太多。更重要的原因是,MEGA這個車就是圍繞NVH為核心來設計的,從造型到輪胎到各種設計,都是圍繞NVH。如果一個車不是這樣設計,最后讓NVH團隊修修補補,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拿不了第一。
i8的整體NVH不會比MEGA差多少,甚至一些速段還更好。NVH好了,也能支撐一定價格。車系都有設計語言,NVH成了理想純電的“家族語言”,這也是一種行穩(wěn)致遠的思路。
我認為車企盈利非常重要。生死存亡的時候,理想增程靠冰箱彩電大沙發(fā)來出圈,這些產品點甚至不需要試駕,就能感受其魅力。而如今,你看i8的這些優(yōu)點,NVH、好開(聽說)、高速超充站、車短空間大,都太難感知了,這對用戶的長期使用比較重要,但在購車決策環(huán)節(jié)都沒有冰箱彩電大沙發(fā)直觀,也只有穩(wěn)定盈利后才敢做這種很可能慢熱的產品,所以車企盈利比較重要。
總體上來說,我覺得如果這車真的做到了“車短好開、大空間智能的三排SUV”,那實際上相當于開辟了半個新品類。
新品類沒有必要去卷,那就沒必要定個低價,應該定一個正常價格穩(wěn)穩(wěn)去打自己的人群就好了。反正2025年去卷的沒有贏家、或贏家很少。只要能在目標市場站穩(wěn)來度過這段時間,就是戰(zhàn)略勝利。
兩大基礎!連愛因斯坦都為之贊嘆!沒有它們可能就沒有現(xiàn)代科學!
愛因斯坦認為:“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fā)明的形式邏輯體系,以及通過系統(tǒng)的實驗發(fā)現(xiàn)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睘槭裁催@兩大成就如此的重要,為什么沒有它們就可能沒有現(xiàn)代科學,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形式邏輯系統(tǒng)要說這形式邏輯系統(tǒng),就必須要說到這一切的源頭——歐式幾何_。你能想象,無論再怎么復雜的 綜上所述,西方的科學之所以幾乎全部源于古希臘,是因為古希臘具備了獨特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氛圍、哲學基礎以及實踐經驗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使得古希臘能夠孕育出眾多的科學瑰寶,為后世的科學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可以說古希臘確實是一個神奇的時代,它的科學成就不僅改變了當時的世界,也深刻地影響了人類希望你能滿意_。西方與東方科學:對自然規(guī)律的不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