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中國移動舉辦大模型產業(yè)創(chuàng)新論壇。中國移動研究院聯(lián)合國內頂尖高校、研究機構及企業(yè)代表,共同發(fā)布中國移動AI4S(AIforScience,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科學試驗裝置暨“智拓未來”合作計劃。中國移動集團副總經理程建軍,GTI主席、中國移動科技委副主任高同慶,中國移動科技創(chuàng)新部總經理陳洪濤,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中國移動遼寧公司副總經理彭霞,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副總經理梁志強,中國移動山東公司副總經理張學植,中國移動甘肅公司副總經理黃吉海,蘭州大學科學技術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崔振凱,香港科技大學上海產教融合中心主任楊旸,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部長董軍宇,華為昇思MindSpore業(yè)務總經理丁誠出席發(fā)布儀式。同期,中國移動AI4S科學工作站已在人工智能“煥新社區(qū)”正式上線。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正加速驅動科研范式的變革,AI4S已成為助推前沿科學研究的核心引擎,也是國家布局未來科學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方向。中國移動積極融入國家AI4S戰(zhàn)略布局,發(fā)揮自身資源和能力稟賦,自2024年啟動建設AI4S科學試驗裝置,形成科研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應用雙輪驅動的整體布局。
在基礎設施方面,中國移動已構建“1+1+X”全國布局的AI4S基礎設施底座,形成具備300PFlops(每秒300千萬次浮點運算)算力的科學試驗裝置。該底座包括一個公共智算創(chuàng)新平臺(內蒙古呼和浩特千卡智算中心),一個智算新技術驗證平臺(中國移動國際信息港),以及按需布局、覆蓋全國多區(qū)域的X個智算應用節(jié)點。目前,遼寧、上海、山東、甘肅四省已率先成為全新省級節(jié)點,為高校和科研團隊提供分布式本地科學模型的訓練與推理服務。
在平臺能力方面,該裝置搭載了中國移動研究院自主研發(fā)的AI4S科學工作站。平臺具備一站式開發(fā)、一鍵式訓練、分布式斷點續(xù)訓及“科學幣”資源調度等通用平臺能力,推出生命科學、化學材料、海洋科學三大領域場景科學智能套件,為科研人員提供包含數據集、模型庫、領域工具和模型評測的專有領域能力支持。今年全新打造的科研智能體引擎,可快速整合領域基礎模型、知識庫、科學工具等,具備復雜科學工作流編排能力,能通過科學智能體打造“科研助手”或者“虛擬科學家”,支持科研流程中的自主決策輔助、閉環(huán)實驗設計等環(huán)節(jié)。
當前,AI4S科學工作站平臺已集成30個預訓練模型和超8TB多學科數據集,支持從材料分子篩選、設計,到物質合成與試驗標準制定的AI閉環(huán)實驗。平臺的創(chuàng)新實踐已獲得廣泛關注,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展臺,中國移動研究院聯(lián)合廈門大學展出AI4SStation科學工作站與分子合成工作站的配合實驗:通過AI4S科學工作站制定實驗方案、生成指令,對接分子合成工作站完成“靛藍胭脂紅震蕩實驗”,生動展示了科研流程的智能化實踐,吸引眾多參會者,央視新聞頻道也對該裝置進行了采訪報道。
在合作推廣方面,中國移動研究院已攜手國內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聯(lián)合攻關多學科AI4S領域能力。例如,深圳灣實驗室與研究院在生命科學領域緊密合作,聯(lián)合研發(fā)RNA結構預測模型RESM,實現(xiàn)RNA結構預測、核糖體負載預測,其中二級結構預測的F1因子(衡量模型準確性的關鍵指標)達到0.637,在同類結構模型中表現(xiàn)最佳。目前,中國移動AI4S科學試驗裝置已累計對接近10家重要科研合作伙伴;通過本次發(fā)布的“智拓未來”合作計劃,將進一步攜手產業(yè)伙伴共享科學數據、共研科學模型、共創(chuàng)科學應用,共繪AI賦能科學發(fā)展的新圖景。
團寵文:《團寵小幼崽颯爆全皇朝》萌寶團寵+甜齁爽爆+男主讀心術
書迷熱搜的古色古香榜單好書,好看不俗套
必須打卡的甜寵小說,《幼崽飼養(yǎng)員》堪稱寶藏,口碑極佳!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