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隨便喝蜜雪冰城,故鄉(xiāng)會保護你?!?/a>
“全面整合達達,京東再造一個「美團」?”
作者丨王薇
編輯丨董子博
雷峰網獨家獲悉,達達事業(yè)部已于近期正式更名為本地生活服務事業(yè)群。
目前,該事業(yè)群下設:秒送(含外賣)、酒旅、家政、研發(fā)、整合營銷、中臺等業(yè)務部門?!袄螷”郭慶繼續(xù)擔任負責人,向京東集團兼零售CEO許冉匯報。
此次更名,不僅意味著京東集團內部即時零售戰(zhàn)略再度升級,更標志著曾經的“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就此全面融入京東生態(tài),“達達時代”宣告落幕。
明眼人或許都看得出來,比起外賣領域的存量廝殺,即時零售才是巨頭們真正爭奪的焦點,外賣不過是“打頭陣”、吸引火力的前哨。
01
合并、暴雷到退市
“兜兜轉轉九年,達達還是被京東拿下了,估計老劉心里頭還是挺高興和驕傲的。”
這是達達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那天,京東到家前高管馮璽告訴雷峰網的。
6月17日,本地即時零售與配送平臺達達集團(納斯達克:DADA)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達達集團公告顯示,根據此前4月1日簽署的協議,達達與JDSunflowerMergerSubLimited合并,成為母公司JDSunflowerInvestmentLimited的全資子公司,母公司由京東集團全資持有。
這也意味著,京東徹底把達達“收編”成自家人,能最大限度盤活130萬騎手網絡。
回溯達達的發(fā)展歷程,其更名軌跡清晰可辨:從起初的達達,到達達—京東到家,再到達達集團、達達事業(yè)部,如今定格為本地生活服務事業(yè)群。
而這一路的名稱變遷,恰好對應著它的完整成長線。
2014年,蒯佳祺創(chuàng)立達達;
2016年,達達與京東旗下O2O子公司京東到家合并;
2020年,赴美上市,京東成為背后第一大股東;
2025年6月,完成私有化,從美退市,回歸京東體系;
2025年7月,更名,全面被納入京東體系。
最終結果,京東以每股美國存托股(ADS)2.0美元或每股普通股0.5美元,收購達達集團所有已發(fā)行普通股,該收購方案對達達集團的估值達5.2億美元。
而2美元的收購價,僅相當于其IPO發(fā)行價16美元的12.5%。這般落差,也讓不少曾堅信“背靠大樹好乘涼”的股民,徹底傷透了心。
收購股價跌至1/8,與達達“主動暴雷”的事件不無關系——在今年年初的例行審計中,內部突然發(fā)現,達達集團存在“財務造假”的疑云。對此,市場反應激烈,達達股價當日應聲暴跌45.9%。
內部行為導致股價再度“斷崖式滑坡”,讓外界的陰謀論流傳甚廣:這次“暴雷”,是達達有意為之。
3月6日,在經過三個月獨立審查后,達達集團最終確認內部進行虛假交易,令收入被夸大約5.68億元,及營運成本被夸大約5.76億元。
“這么看,之前‘主動’暴雷也說得通。”互聯網分析師李云云如是說。
李云云表示,在京東收購后,如果公司的即時零售和外賣業(yè)務,可以與達達形成良好的協同,后者二次上市也并非幻想;就算上市不成,京東也以一個極低的價格完成了與達達的整合。
股民損失慘重,而另一邊,京東則實現了他們最初的夢想——收購達達。
02
曲折的收購之路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當年京東沒有早早把達達收購,而是繞了這么一個“彎路”?
馮璽告訴雷峰網,最早京東到家靠的是京東自家配送體系,可這套體系問題不少:配送慢、定位不準,遇上稍難配送的訂單,配送員就不愿接;運營和配送團隊沖突也蠻多。
“后來京東看中了達達的外包運力,可蒯佳祺當時堅決不愿賣身,還一度有傳言說他想把公司賣給餓了么和百度。無奈之下,京東只能妥協,最終以業(yè)務合并而非直接收購的方式達成合作,實現優(yōu)勢互補。
這次合并中,京東成為新公司大股東,持股約47.4%,并注入京東到家的資產及2億美元現金。達達原有團隊保留運營主導權,創(chuàng)始人蒯佳祺擔任CEO。
馮璽回憶道,公布合并那天,京東總部開大會,大家都因網傳京東要收購五八同城而興高采烈。區(qū)域的伙伴們人都盯著視頻會議,等來的卻是京東到家并入達達的“噩耗”。
據說,不少老員工難掩悲傷之情,甚至有人眼眶噙著淚水。還有些年輕員工懵了,壓根沒聽過達達這家小公司,四處再問:“咱們是又收購了一個叫達達的公司嗎?”更有甚者,直接給老劉發(fā)郵件提出質疑。
不僅京東內部,外界也覺得達達這一舉動是“蛇吞象”,但需要承認的是,對京東到家來說,運力確實一下提了上去,成本也降了不少。
既然是“蛇吞象”,兩邊摩擦自然少不了。
據雷峰網了解,達達與京東到家合并后,雙方風格迥異,沖突不斷,企業(yè)文化也格格不入。最終,不少京東到家的老人因難以適應達達較為粗放的管理風格,要么選擇離開,要么回到了集團總部。(關于達達和京東到家之間的更多內幕消息,歡迎添加作者微信Omayaeww一起交流~)
公開資料顯示,在上市的五年時間,達達的營收實現了大幅的攀升。財報顯示2020年—2024年達達營收分別為57.40億元、68.66元、93.68億元、105.10億元和96.64億元。
與此同時,2020年—2024年達達的凈虧損分別為17.05億元、24.71億元、20.08億元、19.58億元、20.39億元,五年凈虧損超百億。僅在2023年二季度實現了上市后首次整體盈利。
與持續(xù)虧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2021年起,京東便不斷增持達達股份。2024年9月,京東再度收購達達第二大股東沃爾瑪所持股份,交易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升至63.2%。
同年,京東即時零售戰(zhàn)略全面升級。5月京東到家、京東小時達全新升級為“京東秒送”,8月達達快送更名為達達秒送。與此同時,京東還挖來美團一員大將——“老K”郭慶。
不難看出,京東收購達達背后的一系列舉措,都是在為即時零售鋪路。
03
本地生活下半場
作為前美團最高決策機構S-team成員之一,“老K”郭慶于2014年加入美團,先后負責過美團住宿、門票度假、民宿、騎行等業(yè)務,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本地生活經驗。2024年,其轉身加入京東,并出任達達集團董事會主席。
有了這位“靈魂人物”的助陣,加上劉強東親自下場,京東也有了正面“硬剛”美團的底氣。
今年二月,這場史詩級“外賣大戰(zhàn)”由京東率先掀桌拉開序幕,美團的反擊隨即推向高潮;而隨著阿里宣布砸下五百億補貼“淘寶閃購”,燒向即時零售的戰(zhàn)火愈燒愈旺。
除了外賣業(yè)務,京東本地生活服務事業(yè)群也在加緊布局酒旅、家政業(yè)務。
但是,相較于劉強東“要做酒旅,重塑供應鏈”的豪情壯志,京東內部員工李爽向雷峰網透露,酒旅業(yè)務目前仍以兼職人員為主,業(yè)務架構尚未搭建成型。
對于京東下場布局酒旅,大家或許先是感到困惑,細想之下卻也不意外,畢竟“老K”就是前美團酒旅的核心人物,京東當下的業(yè)務布局更像是復制一個美團。
一個月前,劉強東在上述分享會上說道:“我們先做的是便利店,第二就是餐飲,第三做酒旅,其實都為了背后的供應鏈去做鋪墊?!?/p>
“這不就是在復制現在的新通路嗎?快驢和新通路能活,關鍵是能熬,熬走了對手。比如新通路,團隊從5000人減到500人,成本大降,APP迭代等投入也少了。以前要賣100億才活,現在20億就行。供應鏈的生意沒那么好做,酒旅那塊更復雜?!鼻靶峦肥聵I(yè)部中層向寒冬聽后告訴雷峰網。
而在全盤圍繞“供應鏈”的背景下,劉強東預告的京東外賣新模式終揭面紗:自營品牌“七鮮小廚”首家門店在北京東城區(qū)正式開業(yè),定位“合營品質餐飲制作平臺”,以現炒現做、透明廚房為核心賣點,提供外賣與自提兩種服務。
上周末午市高峰期間,全國頭部二手餐飲設備服務商Peter與該配送站點負責人溝通后向雷峰網透露,七鮮小廚當前日訂單量已突破1000單。據了解,該門店設有7個標準化廚房,已經有五個投入使用,每個廚房配備八臺自動炒菜機,由于近期單量開始大增,打包員增加到10多個,現在還借調了幾個外賣平臺的BD。
與美團浣熊食堂、京東七鮮美食MALL這類用輕資產運營(通過招商入駐)的模式不同,七鮮小廚選擇自營打法,這套重資產模式能不能跑通,仍待市場驗證。
04
結語
隨著京東將達達事業(yè)部正式更名為本地生活事業(yè)群,整合餐飲外賣、酒旅、家政等全場景服務,一場圍繞即時零售的爭奪戰(zhàn)正式進入深水區(qū)。
京東的外賣業(yè)務看似鳴金收兵,實則只是戰(zhàn)略重心的轉移——補貼仍在繼續(xù),但火力已從C端的補貼大戰(zhàn),轉向B端的運力與供應鏈深耕??此啤俺吠恕钡恼{整,實則是京東在即時零售戰(zhàn)場上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從達達的合并、上市、私有化,再到如今的全面融入京東體系,九年的曲折歷程,最終指向同一個目標:構建高效協同的即時零售網絡。
當下,京東不再執(zhí)著于外賣正面戰(zhàn)場的存量廝殺,而是寄希望于以更低的成本、更深的供應鏈整合,在商超、生鮮、酒旅、家政等更廣闊的領域構筑護城河。
本地生活的終局,從來不是單一業(yè)務的勝負,而是生態(tài)能力的較量。在此邏輯上,京東選擇的是一條深耕根供應鏈基、著眼長遠價值的厚積之路。
(*馮璽、李云云、李爽、向寒冬文中均為化名)
關于京東的人和事,雷峰網將持續(xù)關注,八卦還未講完,歡迎添加作者微信:Omayaeww,獲取更多信息。